甘肅省
甘肅 甘 隴 甘肅省 甘肅歷史沿革 甘肅行政區劃 甘肅地理環境 甘肅自然資源 甘肅人口 甘肅政治 甘肅經濟 甘肅交通運輸 甘肅社會事業 甘肅歷史文化 甘肅特色美食 甘肅風景名勝 甘肅著名人物 甘肅省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 甘肅從哪里來?將往何處去?
甘肅,簡稱“ 甘”或“ 隴”,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位于中國西北地區,東通 陜西,西達 新疆,南瞰四川、 青海,北扼 寧夏、 內蒙古,西北端與 蒙古接壤。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總面積42.58萬平方千米。甘肅地形呈狹長狀,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甘肅地處 黃土高原、 青藏高原和 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類型從南向北包括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和 高原山地氣候四大類型。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7個自治縣 ,常住人口2637.2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246.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1.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
詳情甘肅,簡稱“ 甘”或“ 隴”,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位于中國西北地區,東通 陜西,西達 新疆,南瞰四川、 青海,北扼 寧夏、 內蒙古,西北端與 蒙古接壤。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總面積42.58萬平方千米。
甘肅地形呈狹長狀,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甘肅地處 黃土高原、 青藏高原和 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類型從南向北包括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和 高原山地氣候四大類型。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7個自治縣 ,常住人口2637.2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246.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1.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794.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30.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2:33.9:54.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336元。
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 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商代,居于涇河、渭河流域尚處于氏族部落階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開拓了中國最早的農業。周文王滅商以前,戰敗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擴展到密(今靈臺縣)。這一時期,甘肅境內有羌方、共(今涇川縣北)、密(今靈臺縣西)等方國部落。
西周時,秦人的祖先在省境東部,即天水地區定居下來,開始了由游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時期,周莊王九年(前688年),秦國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區,設邽縣(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中國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兩個縣。戰國時期,秦國的疆域已達今甘肅的東南部。秦惠文王更元五年至更元十一年(前320至314年),秦國多次兵伐義渠,平定西部諸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設置隴西郡,9年后,即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 年)再建立北地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統天下,設置36郡,甘肅仍屬于隴西郡和北地郡。
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在隴西郡和北地郡基礎上,增設武威郡和酒泉郡,統轄甘肅西北部 。元鼎三年(前114年),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張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 。始元六年(前81年),從天水、隴西、張掖3郡各分出2個縣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肅共設置十個郡。
東漢時,行政區劃大體上是州、郡、縣三級制,沿襲西漢建制,增設張掖屬國和張掖居延屬國兩個少數民族管理區,隸屬涼州。
三國時期沿襲東漢建制。大部分地方屬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區屬蜀漢。
西晉時期隸屬涼州、秦州和雍州 。從西晉末到十六國時期,跨境或在甘肅境內先后建立的割據政權有:后趙、前秦、后秦、前涼、西秦、后涼、南涼、北涼、西涼,各占有約當今甘肅一部之地。
南北朝時期,甘肅先后為北魏、西魏、北周的統治地區。這一時期,南北對峙,國家分裂,州縣林立,政權更替頻繁,行政建置混亂。北魏,甘肅境設置8個州、35個郡、91個縣;北周,設22州、56郡、104縣。
隋統一中國,裁并郡縣。省內共設16郡,76縣。隋煬帝后期大亂,東突厥崛起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強盛程度。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占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歸附于東突厥。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軌被李淵所滅。唐代改郡為道,省境分屬關內道、隴右道和山南道,共轄22州。廣德二年(764年),包括甘肅在內的河西、隴右被吐蕃占據。大中三年(849年),唐重占秦、原、安樂、維、扶、河、渭等州。大中五年(851年),漢人張議潮占據包括甘肅在內的河西、隴右,歸附于唐朝,唐朝再次占據甘肅。
北宋年間,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元朝時期,設甘肅行中書省,轄黃河以西七路二州,黃河以東地區為陜西興遠路。
明朝時期,改省設司,省境屬陜西布政司、陜西都司、陜西行都指揮使司,轄地大部繼承元朝,按照明的定制,衛、所設于邊境和要害地區,在邊境重鎮設行都指揮使司,每省設一都指揮使司。衛、所實行軍屯,屬軍事機關,但后來在邊境地區衛、所也兼理民政。
清朝時期,設陜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范圍。光緒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
中華民國二年(1912年)甘肅省境又劃分為寧夏(原朔方)、西寧(原海東)、蘭山、涇原(原隴東)、渭川(原隴南)、甘涼(原河西)、安肅(原邊關)七道。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邊、寧夏。,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為省,民國十八年(1929年)分出青海和寧夏兩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省境隴東地區屬陜甘寧邊區的隴東和關中兩分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肅行政公署,下轄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臨夏、慶陽、天水、平涼、武都11個分區(專區、市)、73縣(局)。甘肅行署隸屬于西北軍政委員會(后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1954年撤銷)。 多彩土地--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9張)
1950年1月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
1954年,根據內務部的通知,將撤銷的寧夏省并入甘肅省。1957年,以民國十八年(1929年)的原寧夏省行政區域為基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年,劃3個專區(自治州)、19個縣市歸寧夏管轄。
1962年,專區增加到13個,即蘭州、白銀、慶陽、平涼、天水、武都、定西、臨洮、武威、張掖、酒泉、臨夏、甘南。
1965年,共有12個專區(自治州、市)、81個縣,32個區公所、1559個人民公社,88個街道辦事處。 甘肅名勝 (15張)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分別劃歸甘肅省酒泉地區、武威地區管轄。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甘肅省酒泉地區額濟納旗、武威地區阿拉善右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5年,甘肅省共設14個行署(州、市),轄86縣(自治縣、市、區),至此,形成今甘肅省行政區域。
2004年,甘肅省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
2018年8月3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甘肅省撤銷華亭縣,設立縣級華亭市,以原華亭縣的行政區域為華亭市的行政區域,華亭市由甘肅省直轄,平涼市代管。
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7個自治縣。甘肅省人民政府駐蘭州市城關區中央廣場1號。
蘭州市 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始建于西漢始元元年(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筑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偯娣e1.31萬平方千米,轄5區3縣: 城關區、 七里河區、 西固區、 安寧區、 紅古區、 永登縣、 榆中縣、 皋蘭縣。 | |
嘉峪關市 嘉峪關市是明代 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工業旅游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轄區內的嘉峪關長城素有“ 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五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下轄8個街道,3個鎮,總面積2935平方千米。 | |
金昌市 金昌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為古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自古以來自然條件較為嚴酷,區域年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8倍,是全國110個重點缺水城市和13個資源型缺水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自然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金昌緣礦興企、因企設市,因盛產鎳被譽為“祖國的鎳都”??偯娣e8896平方千米,轄1區1縣: 金川區、 永昌縣。 | |
白銀市 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志書記載,白銀礦藏的開采,始于漢代,明朝洪武年間,官方曾在現市政府駐地設立辦礦機構“白銀廠”,有“日出斗金”之說,白銀緣此而得名 ??偯娣e2.12萬平方千米,占甘肅總面積的4.4%。轄2區3縣: 白銀區、 平川區、 會寧縣、 靖遠縣、 景泰縣。 | |
天水市 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以西秦嶺為分水嶺,北部地區面積11673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81.49%;南部地區面積2652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18.51%??偯娣e14325平方千米。轄2區5縣: 秦州區、 麥積區、 甘谷縣、 武山縣、 秦安縣、 清水縣、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
武威市 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武威歷史悠久,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里設郡置府。武威是古絲綢之路要沖,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偯娣e3.23萬平方千米,轄1區3縣: 涼州區、 民勤縣、 古浪縣和 天祝藏族自治縣。 | |
張掖市 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其名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張掖市歷史悠久,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張掖郡,這里遂成為軍事戰略要地,絲綢之路重鎮,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偯娣e4.2萬平方千米,轄1區5縣: 甘州區、 山丹縣、 民樂縣、 臨澤縣、 高臺縣、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
平涼市 地處陜、甘、寧三?。▍^)交匯處,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滅前涼,置平涼郡,取“平定涼國”之意,平涼之名始見于史冊。是甘肅東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東部省區產業轉移與開放開發的“東大門”。轄1區6縣: 崆峒區、 涇川縣、 靈臺縣、 崇信縣、 華亭市、 莊浪縣、 靜寧縣??偯娣e1.1萬平方千米。 | |
酒泉市 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是敦煌藝術的故鄉、現代航天的搖籃、新中國石油和核工業的發祥地、“鐵人”王進喜的故鄉和“鐵人精神”的誕生地??偯娣e19.2萬平方千米,占甘肅省面積的42%,轄1區2市4縣: 肅州區, 玉門市、 敦煌市、 金塔縣、 瓜州縣、 肅北縣、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
慶陽市 位于甘肅東部、陜甘寧三省區交會處。慶陽先民、中醫鼻祖岐伯曾在此與黃帝論醫,成就了中華醫學巨著《黃帝內經》,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慶陽香包、隴繡、民間剪紙、道情皮影等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偯娣e2.7萬平方千米,轄1區7縣: 西峰區、 慶城、 華池、 寧縣、 鎮原、 合水、 正寧、 環縣。 | |
定西市 位于甘肅中部,通稱“隴中”。岷山、隴川不僅孕育了馬家窯、齊家、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也傳承著漢唐古風,使定西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中華民族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戰國時就在狄道(今臨洮)設置隴西郡,今各縣區地域均在轄境,是甘肅中部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偯娣e1.96萬平方千米,轄1區6縣: 安定區、 通渭縣、 隴西縣、 渭源縣、 臨洮縣、 漳縣、 岷縣。 | |
隴南市 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陜西,南通四川,扼陜甘川三省要沖,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于長江水系并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偯娣e2.79萬平方千米,轄1區8縣: 武都區、 成縣、 文縣、 宕昌縣、 康縣、 西和縣、 禮縣、 徽縣、 兩當縣。 | |
臨夏回族自治州 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西南面,是古 絲綢之路南道要沖、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碼頭”之譽,也是文成公主進藏時的途經之地。臨夏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國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因出土現珍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彩陶王”,被譽為“中國彩陶之鄉”??偯娣e8169平方千米,轄1市7縣: 臨夏市、 臨夏縣、 永靖縣、 廣河縣、 和政縣、 康樂縣、 東鄉族自治縣、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
甘南藏族自治州 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的甘、青、川三省結合部,是全國的“五大牧區”之一。境內有尕?!獎t岔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蓮花山和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夏河拉卜楞寺、卓尼禪定寺和碌曲郎木寺等121座藏傳佛教寺院;有紅軍長征經歷的天險臘子口、俄界會議遺址等十多處革命歷史遺跡;有香浪節、曬佛節、采花節、花兒會等幾十種民俗節慶活動,被譽為“中國的小西藏,甘肅的后花園”。國土總面積4.5萬平方千米,轄1市7縣: 合作市、 夏河、 碌曲、 瑪曲、 迭部、 舟曲、 臨潭、 卓尼縣。 |
甘肅省位于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域遼闊。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大部分位于中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陜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寧夏并與 蒙古國接壤。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總面積45.59萬平方千米(其中飛地53.22平方千米),占中國總面積的4.72%。
甘肅地處 黃土高原、 青藏高原和 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 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9千米,南北寬530千米,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和龍首山;東為 岷山、 秦嶺和 子午嶺;西接 阿爾金山和 祁連山;南壤青泥嶺。
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有 祁連山、 烏鞘嶺、 六盤山,其次有 阿爾金山、 馬鬃山、 合黎山、 龍首山、 西傾山、子午嶺山等,多數山脈屬西北—東南走向。省內的森林資源多集中在這些山區,大多數河流也都從這些山脈形成各自分流的源頭。
隴南山地
隴南山地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 水以南、 臨潭、 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 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 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蕩,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
隴東、中 黃土高原
隴東、中黃土高原位于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陜省界,西至 烏鞘嶺畔。這里歷史上孕育了 華夏民族的祖先,建立過炎黃子孫的家園,億萬年地殼變遷和歷代戰亂,災害侵蝕,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區成了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但隴東、中黃土高原蘊含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 平均海拔超過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里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 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 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余千米,寬由幾千米到幾百千米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 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 商品糧基地。
祁連山 地
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1000多千米,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 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植被垂直分布明顯。甘肅省最高點為祁連山主峰 團結峰,海拔5827米。
河西走廊 以北地帶
河西走廊以北地,東西長600多千米、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里地近 騰格里沙漠和 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巖裸露,荒漠連片,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
甘肅各地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0—15℃,大部分地區氣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區占總面積的75%。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沙塵暴和霜凍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烏鞘嶺以西降水明顯減少, 隴南山區和 祁連山東段降水偏多。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無霜期各地差異較大,隴南河谷地帶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數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間,年降雨量約300毫米(40—800毫米之間)。
甘肅省水資源主要分屬 黃河、 長江、 內陸河3個流域、9個水系。黃河流域有 洮河、 湟水、黃河干流(包括 大夏河、 莊浪河、 祖厲河及其它直接入黃河干流的小支流)、 渭河、 涇河等5個水系;長江流域有 嘉陵江水系;內陸河流域有 石羊河、 黑河、 疏勒河(含 蘇干湖水系)3個水系。河3個水系,有15條;年總地表徑流量174.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7萬平方千米。
甘肅省自產 地表水資源量286.2億立方米,純地下水8.7億立方米,自產 水資源總量約294.9億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總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其中,1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條。黃河流域除黃河干流縱貫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條。該流域面積大、水利條件優越。但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為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長江水系包括省境東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 白龍江和 西漢水,水源充足,年內變化穩定,冬季不封凍,河道坡降大,且多峽谷,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724.15萬千瓦,居中國第10位,可能利用開發容量1068.89萬千瓦,年發電量為492.98億度,水力發電量居中國第4位。
2018年,甘肅省水資源總量343.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1303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1.9%。年末大型水庫蓄水總量46.2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長5.7%。全年總用水量112.2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其中,生活用水量9.1億立方米,增長4.6%;工業用水量9.4億立方米,下降9.5%;農業用水量89.4億立方米,下降3.2%;生態用水量4.4億立方米,下降6.0%。人均用水量426立方米,下降3.7%。
甘肅省總土地面積約為45.44萬平方千米(據國務院勘界結果為42.58萬平方千米),居中國第7位,折合6.8億畝。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總土地面積的78.2%。
全省土地利用率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萬畝,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巖、低洼鹽堿、 沼澤等??偭繛?544.02萬多公頃,人均占有量2公頃,居中國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澤、石山裸巖、 永久積雪和冰川等難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萬公頃土地可用于生產建設,占土地總面積的60.11%。各種林地資源面積396.65萬公頃。各類草地資源面積1575.29萬公頃,占土地資源總面積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萬公頃,占草地總面積的99.34%,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之一。
甘肅是一個少林省區,據第七次甘肅省森林資源清查,全省林地面積1042.65萬公頃,全省森林面積507.4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1.28%;全省活立木總蓄積24054.88萬立方米,森林蓄積21453.97萬立方米。森林主要樹種有 冷杉、 云杉、櫟類、楊類以及 華山松、樺類等。在全省活立木蓄積資源中,冷杉占52.9%,云杉占11.7%,櫟類占26.9%,楊類、華山松、樺類只占8.5%。甘肅主要林區分布在白龍江、洮河、小隴山、祁連山、子午嶺、康南、 關山、 大夏河、西秦嶺、馬山等處。 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 (20張)
草場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連山地、西秦嶺、馬山、 崛山、 哈思山、關山等地,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間,氣候高寒陰濕,特別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牧草生長季節短,枯草期長;這類草場可利用面積為427.5萬公頃,占全省利用草場總面積的23.84%,年平均鮮草產量4100千克/公頃,總貯草量約175億千克,平均牧草利用以50%計,約可載畜600萬羊單位。
野生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主要資源有7大類:油料植物有100多種,如文冠果(木瓜)、蒼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纖維和造紙原料植物約近百種,如羅布麻、浪麻、龍須草、馬蓮、芨芨草等;淀粉及釀造類植物有20多種,如橡子、沙棗、蕨根、魔芋、沙米、土茯苓等;野生化工原料及栓皮類有20多種,如栓皮櫟、五倍子、槐等;野生果類100多種,如 中華獼猴桃、 櫻桃、山葡萄、 枇杷、 板栗、 沙棘等;野生藥材951種,有大黃、當歸、甘草、紅黃芪、鎖陽、肉蓯蓉、天麻等;特種食用植物10多種,其中比較名貴的野生植物有發菜、蕨菜、木耳、蕨麻、黃花菜、地軟、羊肚、蘑菇、鹿角菜等。甘肅是中國藥材主要產區之一,有藥材品種9500多種,居中國第二位。主要經營的藥材有450種,如 當歸、 大黃、 黨參、 甘草、 紅芪、 黃芪、 冬蟲草等。
甘肅省境內共有野生動物650多種。其中:兩棲動物24種,爬行動物57種,鳥類441種,哺乳動物137種。這些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隴南市的 文縣、 武都、 康縣、 成縣、 兩當等地。文縣讓水河、丹堡一帶,已列為中國第十三號自然保護區,出產 大熊貓、 金絲猴、 麝、 猞猁、 掃雪等世界珍貴動物,并對 梅花鹿、 馬鹿、 麝進行人工飼養。野生動物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稀有珍貴動物有90多種,其中屬一類保護的24種,二類保護的24種,三類保護的4011種。
截至2006年底,甘肅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73種(含亞礦種),占中國已發現礦種數的74%。查明礦產資源的礦種數有97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5種、非金屬礦產53種、水氣礦產2種。列入《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產地891處(含共伴生礦產),其中,大型礦床77個、中型202個、小型612個。據中國主要礦產資源儲量通報(2005年),在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種中,甘肅省列中國第一位的礦產有10種,前五位的有25種,前十位的有49種。有亞洲最大的金礦——甘肅 陽山金礦。陽山金礦累計探獲黃金資源量308噸,是亞洲最大類 卡林型金礦。據估算,陽山金礦已探明的黃金資源量潛在經濟價值達500億。
甘肅省風能資源豐富,總儲量為2.37億千瓦,風力資源居中國第5位,可利用和季節可利用區的面積為17.66萬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內部分山口地區,河西的 瓜州素有“世界風庫”之稱。
甘肅是中國太陽能最為豐富的三個區域之一,各地年太陽總輻射值大約為4800—6400兆焦/平方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中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按現有利用水平測算可開發資源量約為520萬噸標準煤/年。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常住人口2637.2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5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57.71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7.69%,比上年末提高1.30%。全年出生人口29.12萬人,出生率為11.07‰;死亡人口17.54萬人,死亡率為6.6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2‰。
省委書記:林鐸
省長: 唐仁健
省委副書記:孫偉
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李榮燦
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廷禮
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劉昌林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員會書記:胡焯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
省委常委、副省長:周學文
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元平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青
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王嘉毅
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蒲永能
省長
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
副省長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 亮
副省長:張世珍
副省長:周學文
副省長:李沛興
副省長:何 偉
副省長:余 建
副省長:常正國
秘書長
省政府秘書長:李志勛
(截至2019年初)
2018年,甘肅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246.1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1.3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2794.7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4530.1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2:33.9:54.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336元,比上年增長5.8%。全員勞動生產率為50510元/人,增長6.1%。全年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1511.3億元,比上年增長6.7%,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8.3%。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甘肅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3.9%。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8.8%;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0.8%,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0.9%;第三產業投資下降3.6%,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3.6%。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高技術產業投資下降2.8%。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下降9.3%。項目投資比上年下降10.3%。其中,制造業投資下降13.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19.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下降17.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下降10.2%。
財稅收支
2018年,甘肅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0.8億元,同口徑增長8.3%。其中,稅收收入610.4億元,增長13.6%;非稅收入260.4億元,下降2.3%。從主體稅種看,國內增值稅293.9億元,增長12.6%;企業所得稅74.6億元,增長10.9%;個人所得稅30.5億元,增長11.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73.8億元,增長14.2%。其中,民生支出2983.6億元,增長14.4%。扶貧支出318.6億元,增長102.5%。
人民生活
2018年,甘肅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57.0元,比上年增長7.9%;人均消費支出22606.0元,增長9.4%;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4.1元,增長9.0%;人均消費支出9064.6元,增長12.9%;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7%。
2018年,甘肅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9.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9.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4.6%。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1.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4.2%。
種植業
2018年,甘肅省糧食種植面積264.5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2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2萬公頃,增加0.3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2.6萬公頃,減少2.1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5.3萬公頃,增加1.6萬公頃。中藥材種植面積23.4萬公頃,增加0.7萬公頃。果園面積31.4萬公頃,增加1.1萬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151.4萬噸,比上年增產4.1%。其中,夏糧產量321.0萬噸,增產7.3%;秋糧產量830.5萬噸,增產2.9%。全年蔬菜產量1292.6萬噸,比上年增產6.6%。園林水果產量370.0萬噸,減產6.8%。中藥材產量101.7萬噸,增產9.7%。
林業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6萬公頃,比上年多增0.5萬公頃。
畜牧業
2018年,甘肅省肉類產量102.2萬噸,比上年增長3.1%。牛奶產量40.5萬噸,增長0.2%。年末大牲畜存欄504.6萬頭(只),比上年末增長2.7%,其中牛存欄440.4萬頭,增長3.8%;大牲畜出欄212.6萬頭(只),增長2.7%,其中牛出欄201.9萬頭,增長1.8%。羊存欄1885.9萬只,增長2.5%;羊出欄1462.8萬只,增長3.4%。生豬存欄545.2萬頭,下降1.1%;生豬出欄691.6萬頭,增長1.3%。
生產條件
2018年,甘肅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6萬公頃,比上年多增0.5萬公頃。
工業
2018年,甘肅省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0%;集體企業下降22.4%,股份制企業增長2.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21.1%。分隸屬關系看,中央企業增長2.5%,省屬企業增長8.6%,省以下地方企業增長6.1%。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3.8%,重工業增長6.2%。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3.3%,制造業增長3.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27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168.4億元,增長2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2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5.0%。
建筑業
2018年,甘肅省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7%。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571個,比上年末增加115個。
2018年,甘肅省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5.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5.2%,金融業增加值增長2.6%,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4.0%。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7.8%。
國內貿易
2018年,甘肅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7.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6%。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增長7.4%,餐飲收入額增長7.7%。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0.7%,煙酒類增長2.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0.8%,化妝品類增長2.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1%,中西藥品類增長23.0%,石油及制品類增長9.5%,汽車類下降8.7%。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增長12.5%。
對外經濟
2018年,甘肅省進出口總額394.6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出口145.8億元,增長26.8%;進口248.8億元,增長18.1%。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16個,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504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7%。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35214萬美元,增長50.0%。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金額23119萬美元,增長18.6%。
房地產業
2018年,甘肅省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8.2%,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1.8%。房屋施工面積9428.5萬平方米,增長3.0%,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167.6萬平方米,增長1.3%。在房屋施工面積中,房屋新開工面積2443.0萬平方米,增長2.9%,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611.5萬平方米,增長11.7%。房屋竣工面積752.3萬平方米,下降11.3%,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98.7萬平方米,下降19.5%。商品房銷售面積1595.7萬平方米,增長2.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38.0萬平方米,增長3.7%。
郵電通信
2018年,甘肅省郵政業務總量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郵政業完成郵政函件業務764.8萬件;包裹業務78.1萬件;快遞業務量8911.6萬件,增長23.7%;快遞業務收入18.9億元,增長27.3%。電信業務總量1192.4億元,增長161.5%。電信業年末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3.2萬門,下降17.1%;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5465.1萬戶,增長4.6%。年末電話用戶3064.4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2736.0萬戶,4G移動電話用戶2000.9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104.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7.4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742.8萬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699.4萬戶,移動寬帶用戶2255.1萬戶。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13.13億GB,比上年增長223.4%。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1143.1萬個,增長3.9%。移動寬帶接入用戶普及率86.9部/百人,固定寬帶接入用戶普及率28.3部/百人。
旅游業
2018年,甘肅省接待國內游客30190.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4%;國內旅游收入2058.3億元,增長30.4%。接待入境游客10.0萬人次,增長27.0%。其中,接待外國游客5.7萬人次,增長34.8%;接待港澳臺同胞4.3萬人次,增長17.4%。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740萬美元,增長31.4%。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8678.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1%,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8568.7億元,增長5.1%。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9371.7億元,增長9.4%,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9094.4億元,增長9.7%。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境內上市公司33家,與上年末持平。股票總市值1794.4億元,下降47.4%。全年發行、配售股票籌集資金56.6億元。
保險業
2018年,甘肅省保費收入399.0億元,比上年增長8.9%;賠付額139.0億元,增長16.7%。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公路里程14.3萬千米,其中等級公路12.8萬千米。全年新建二級以上公路374.5千米。
鐵路
公路
航空
2018年,甘肅省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612.3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7.0%;旅客周轉量659.2億人千米,增長2.5%。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160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7%;貨郵吞吐量6.4萬噸,增長0.5%。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358.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7.1%,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08.6萬輛,增長7.3%。民用轎車保有量149.3萬輛,增長8.7%,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31.9萬輛,增長9.0%。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5家。全年登記省級科技成果1176項,其中,基礎理論297項,應用技術類成果844項,軟科學35項。獲得獎勵152項。專利申請量27882件,比上年增長14.0%;專利授權量13958件,增長44.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280件,下降4.5%。有效發明專利6879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6件。共簽訂技術合同5072項,下降13.3%;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80.9億元,增長11.0%。
2018年,甘肅省氣象雷達觀測站點7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10個。全省地震臺站(點)427個,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監測臺站27個,無人值守的地震監測臺站(點)400個。全年未發生5.0級以上的地震。
2018年,甘肅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4萬人,在學研究生3.85萬人,畢業生0.96萬人。普通本??普猩?4.66萬人,在校生48.36萬人,畢業生12.23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7.26萬人,在校生18.9萬人,畢業生5.8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7.26萬人,在校生54.93萬人,畢業生20.11萬人。初中招生29.66萬人,在校生87萬人,畢業生28.82萬人。普通小學招生34.49萬人,在校生189.65萬人,畢業生30.08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31萬人,在校生1.57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94.44萬人。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
武警指揮學院蘭州分院 | 中央軍委 | 蘭州 |
序號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備注 |
---|---|---|---|---|
1 | 蘭州大學 | 教育部 | 蘭州 | 雙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111計劃 |
2 | 西北民族大學 | 國家民委 | 小211工程 | |
3 | 蘭州理工大學 | 甘肅省人民政府 | 小211工程、2011計 劃 | |
4 | 蘭州交通大學 | 小211工程 | ||
5 | 甘肅農業大學 | 小211工程 | ||
6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原:甘肅中醫學院 | ||
7 | 西北師范大學 | 小211工程 | ||
8 | 蘭州城市學院 | |||
9 | 蘭州財經大學 | 原:蘭州商學院 | ||
10 | 甘肅政法大學 | |||
11 | 蘭州文理學院 | |||
12 | 蘭州工業學院 | |||
13 | 天水師范學院 | 天水 | ||
14 | 河西學院 | 張掖 | ||
15 | 隴東學院 | 慶陽 | ||
16 |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 甘南 | ||
17 | 甘肅醫學院 | 平涼 | 原:平涼醫學高等??茖W校 | |
18 | 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 | 甘肅省教育廳 | 蘭州 | 獨立學院 |
19 |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 | |||
20 |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 |||
21 | 蘭州商學院長青學院 | |||
22 | 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 | |||
參考資料: |
序號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備注 | |
---|---|---|---|---|
01 |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 甘肅省人民政府 | 蘭州 | |
02 |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
03 | 甘肅警察職業學院 | |||
04 |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 |||
05 |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 |||
06 |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
07 |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 |||
08 |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 | 甘肅省教育廳 | 民辦 | |
09 |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甘肅省人民政府 | 天水 | |
10 |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
11 | 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
12 | 武威職業學院 | 武威 | ||
13 |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
14 | 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 | 嘉峪關 | ||
15 |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 酒泉 | ||
16 | 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 金昌 | ||
17 |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 | 白銀 | ||
18 | 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 | 定西 | 甘肅中醫藥大學 定西校區 | |
19 | 張掖醫學高等??茖W校 | 張掖 | ||
20 |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 | 隴南 | ||
參考資料: |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45%,比上年末提高0.0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81%,提高0.13%。全年出版報紙44979.58萬份,期刊7897.86萬冊,圖書8681萬冊(張)。
2018年,甘肅省體育獲得各類獎牌313枚,比上年增加163枚。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788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00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99個,??萍膊》乐卧海ㄋ?、站)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28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7221個。衛生技術人員15.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9萬人,注冊護士6.4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430人;衛生監督所(中心)94個,衛生監督所(中心)衛生技術人員1383人。鄉鎮衛生院1379個,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6萬人。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16.3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2.6萬張。全年總診療人次13275.2萬人次,出院人數487.1萬人。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就業人員1555.6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637.6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3.1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6.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全年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522.3萬人。其中,省外輸轉192.2萬人,省內輸轉330.1萬人。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49.67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3.64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06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資助898.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986.88萬人次。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10635個。其中,社區服務指導中心15個,社會服務中心598個,社區服務站2413個,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993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3314個,其他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3302個。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農村貧困人口為12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5.8%,比上年下降3.9%。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7元,比上年增長10.3%。
2018年,甘肅省38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斷面比例為94.7%。14個市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1.2%,比上年提高0.1%。省內監測的14個城市中,城市區域聲環境評價(晝間)較好的城市有12個,評價一般的城市有2個。年末有自然保護區57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個。國家地質公園6個,省級地質遺跡保護區3個。
2018年,甘肅省農作物受災面積53.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8.3%;農作物成災面積35.1萬公頃,增長26.0%。2018年,甘肅省實際發生各類地質災害479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8691.7萬元,增長133.7%。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9.9億元。
2018年,甘肅省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948起,比上年下降16.1%。死亡767人,下降13.9%;受傷710人,下降28.9%;直接經濟損失16193.1萬元,增長26.2%。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93人,下降19.9%;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538人,增長13.4%;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139人,下降35.1%;十二類營運車輛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12.223人,下降24.1%。
清湯牛肉面 蘭州清湯牛肉面俗稱“牛肉面”,是蘭州著名的風味小吃,被當地人譽為蘭州的麥當勞。蘭州牛肉面創始于光緒年間,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蘭州牛肉面有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子油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面條黃亮)五大特點。面條根據粗細可分為大寬、寬、細、二細、三細、毛細、韭葉子等種類。面條用手工現場拉成,一碗面不到兩分鐘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面湯、白蘿卜片,調上辣椒油、蒜苗、香菜。 | |
百花全雞 用 發菜作配料的名菜。用一只肥母雞,取下雞脯,雞里脊,加脂肉剁成細泥,加水、蛋清、精鹽,攪成雞茸。剩下部分加蔥、姜、精鹽上籠蒸爛取出,留頭、爪、翅膀,將其余的肉切成五分大的片鋪在魚盤中。另將菠菜、發菜、蒸熟的蛋黃分別制成細末。這時,將雞茸抹在盤內鋪的雞片上做成菱形塊(也可做成其它圖案)將菠菜、發菜、蛋黃這四種碎末整齊地撒在雞茸上。將雞頭用刀劈開擺在魚盤前端,雞爪去尖按雞形擺在魚盤的另一端,翅膀擺在兩邊。上籠蒸十分鐘,勾流水芡即成。這道菜操作精細,圖案新穎,香嫩可口,清淡不膩。 | |
漿水面 漿水,既可做清涼飲料,又能在吃面條時做湯,蘭州、定西、天水、臨夏等地的群眾,都喜歡吃漿水面。漿水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碗漿水,或者吃上一碗漿水面,立即會感到清涼爽快,還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漿水對某些疾病也有療效。有的高血壓病患者經常吃一點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據說對腸胃和泌尿系統的某些疾病,漿水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的醫院,曾用漿水配合藥物,治療燒傷病人。 | |
釀皮子 定西、武威釀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精心釀制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在涼州城里,幾乎每街都有賣的,為數亦不少。釀皮子價廉物美,其味酸辣涼爽,柔韌可口,是一種大眾化的地方風味食品。 | |
糊鍋 糊鍋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應該就算“糊鍋”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愛吃,賣糊鍋的店主在店門口架上一口大鍋,湯料用雞湯,投入蠶豆粉汁,成糊狀,再加蠶豆粉制成的粉塊、粉條、以及雞絲、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湯中即成,其味鮮香,突出姜與胡椒的辣味。 |
其它景點: 透明夢柯冰川( 老虎溝12號冰川)、 黨河峽谷
甘肅 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肅北人民公園、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鳴沙山 月牙泉 。
姓名 | 事跡 | 姓名 | 事跡 |
---|---|---|---|
伏羲 | 人文始祖 | 不窋 | 古代周族部落首領 |
女媧 | 上古之神 | 鞠陶 | 不窋之子 |
軒轅黃帝 | 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 | 嫘祖 | 嫘祖始蠶 |
歧伯 | 華夏民族人文始祖 | 公劉 | 古代周部落首領 |
秦襄公 | 大秦開國之君 | 秦非子 | 秦的開國君主 |
秦始皇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的皇帝 | 段會宗 | 西漢著名外交家 |
李廣 | 西漢名將 | 李陵 | 西漢將領,李廣之孫 |
趙充國 | 西漢屯田安邦名將 | 甘延壽 | 西漢將領、出身名門、義成侯 |
公孫賀 | 平定七國之亂、官拜丞相 | 馬援 | 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 |
公孫敖 | 從大長公主手中救衛青 | 王符 | 東漢政論家、文學家、著《潛夫論》36篇 |
隗囂 | 西漢末年將領 | 李敢 | 西漢名將、被霍去病暗箭射殺 |
馬騰 | 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 | 李陵 | 西漢名將 |
張繡 | 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 | 趙壹 | 東漢著名辭斌家 |
董卓 | 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 | 皇甫謐 | 魏晉著名學者,醫學家 |
馬超 |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 賈詡 | 三國時期魏國謀士 |
姜維 |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 | 龐德 |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
韓遂 | 三國名將 | 索靖 | 晉代著名書法家 |
貂蟬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傅玄 | 魏晉時期著名學者 |
陰鏗 | 南朝著名詩人五言律詩的先驅 | 張芝 | 東漢大書法家 |
蓋勛 | 東漢著名清官 | 呂光 | 后涼的建立者 |
姚萇 | 后秦武昭帝 | 宋繇 | 西涼、北涼大臣名儒 |
姚興 | 后秦文桓帝 | 李暠 | 西涼開國皇帝 |
苻洪 | 十六國時期前秦建立者 | 劉雄 | 北周大將軍、柱國、趙郡公 |
苻堅 |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 | 李穆 | 北周名將、屢建奇功,隋朝位列三公 |
李世民 | 唐朝君主 | 李淵 | 政治家和戰略家 |
李翱 | 唐代散文家、哲學家 | 梁肅 | 唐文學家 |
李思訓 | 唐代大將軍、山水畫家 | 李益 | 唐代詩人 |
李白 | 浪漫主義詩人 | 梁肅 | 唐文學家 |
李翱 | 唐代散文家、哲學家 | 王仁裕 | 五代文學家 |
李夢陽 | 明代"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 趙邦清 | 明代邦清仕途十年,清名播天下 |
米萬鐘 | 明代著名書畫家 | 劉爾炘 | 近代著名學者 |
金鑾 | 明代散曲家 | 安維峻 | 清代著名的諫官、“隴上鐵漢” |
張澍 | 清代著名學者 | 封芝琴 | 劉巧兒的原型 |
馬步芳 |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四馬拒孫” | 鄧寶珊 | 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 |
蔣云臺 | 國民黨陸軍中將 | 李世軍 | 曾任國民政府南京(首都)市長 |
杜堃 | 國民黨陸軍中將 | 牛鑒 | 清道光朝兩江總督 |
姓名 | 事跡 | 姓名 | 事跡 |
---|---|---|---|
潘石屹 |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 秦大河 | 首個橫穿南極的中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王進喜 | 大慶油田“鐵人” | 楊子恒 |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第一位華人 |
朱軍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任繼周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草業科學的奠基人 |
水均益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盧柯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裴新華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姚檀棟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張麗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施雅風 |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冰川學家 |
耿薩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李燦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李修平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文蘭 |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
張莉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張學忠 | 四川省省委書記 |
馬斌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陳寶生 | 中央黨校副校長 |
張騰岳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蔡武 | 文化部部長 |
和佳 |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王石 | 衛生部副部長 |
朵英賢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95式槍族之父 | 魏晨 | 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 |
葛寶豐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骨科奠基人之一 | 李建華 | 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
吳有生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劉希模 | 天鴻集團總裁 |
柴天佑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慈國威 | 前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武官 |
賈承造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馬蕭蕭 | 中國十佳軍旅詩人 |
徐德龍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李栓科 |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 |
王隴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趙季平 | 著名電影作曲家 |
閆希軍 | 天津天士力集團總裁 | 張維 | 著名書法家 |
李陽 | 瘋狂英語創始人 | 雷達 | 著名作家 |
胡亞權 | 《讀者》雜志的創辦人 | 王曉銀 | 著名畫家 |
馬三立 | 相聲大師 | 張芷溪 | 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
黃軒 | 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