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
山南 山南市 山南地區 山南歷史沿革 山南行政區劃 山南地理環境 山南自然資源 山南人口民族 山南政治體制 山南經濟概況 山南社會事業 山南交通運輸 山南民俗文化 山南旅游景點
山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于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魯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區,北接西藏首府 拉薩,西與 日喀則毗鄰,東與 林芝相連,南與 印度、 不丹兩國接壤,地處東經90°14"至94°22"、北緯27°08"至29°47"之間,是西藏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山南擁有600多公里長的邊界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是中國的西南邊陲。 總面積79253.53平方千米, 其中實際控制47923.94平方千米,印占區31329.59平方千米。2016年2月,國務院批復西藏自治區撤銷 山南地區和乃東縣,設立地級山南市,政府駐地 乃東區。2017年末,常住人口36.81萬, 戶籍人口35.22萬。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8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998元。 截至2016年2月,山南市下轄1個市轄區、11個縣。...
詳情山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于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魯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區,北接西藏首府 拉薩,西與 日喀則毗鄰,東與 林芝相連,南與 印度、 不丹兩國接壤,地處東經90°14"至94°22"、北緯27°08"至29°47"之間,是西藏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山南擁有600多公里長的邊界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是中國的西南邊陲。 總面積79253.53平方千米, 其中實際控制47923.94平方千米,印占區31329.59平方千米。
2016年2月,國務院批復西藏自治區撤銷 山南地區和乃東縣,設立地級山南市,政府駐地 乃東區。
2017年末,常住人口36.81萬, 戶籍人口35.22萬。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8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998元。 截至2016年2月,山南市下轄1個市轄區、11個縣。
山南是西藏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傳說當中 神猴同 羅剎女結合而誕出藏民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大約在四、五萬年以前,雅礱一帶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 山南行政區 (2張) 先民們在鳥獸群集、果木叢生的雅礱河谷過著以樹葉為衣、野果為食的群居采集生活。經過漫長歲月,逐漸學會了制作弓箭、石器等工具,學會了飼養牦牛等動物和種植青稞等作物。今澤當附近薩熱村的一塊土地“索當”,是傳說中西藏的第一塊農田。
約在公元前2世紀初葉,居住在雅礱一帶的人們逐漸形成部落,早期悉補野部落的首領第一代贊普聶赤統一牦牛部落,建立聯盟政權,并確立了子孫世襲贊普制度。
從第八代贊普布德貢布杰到第十四代贊普伊肖烈,在 雅礱河流域的青域先后興建達孜、桂孜、揚孜、赤孜、孜母瓊結、赤則崩都等6宮,把瓊結作為雅礱部落的大本營。第八代贊普布德貢布杰在雅礱地區組織民眾興修水渠,將山水引入平地,開墾出塊塊農田,并自制木犁耕地。第十一代贊普茹烈,制訂了以二牛一日耕的地為耕地面積單位,以“推”( 藏語音)為計算牲畜頭數的計量單位。到第二十七代贊普拉托托日年贊時期,佛教傳入雅礱河俗,贊普將“天竺”僧人帶來的經書、法器稱為“寧布桑娃”,供奉在 雍布拉康。
6世紀左右,雅礱一帶進入 奴隸社會,居民已能冶煉鐵、銅、銀,制造金屬武器。第三十一代贊普囊日松贊時期不斷擴張領地,使雅礱部落成為西藏最強大的部落。7世紀中葉,第三十二代贊普松贊干布先后征服蘇毗、羊同及其他小部落,統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政權,并逐步將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瓊結向拉薩地區轉移。
唐朝,吐蕃初期將全境劃為五茹(后為六茹,增加象雄茹),即衛茹、約茹、葉茹、拉茹、蘇毗茹。今 山南市由約茹管轄。乃東縣昌珠鄉是約茹的統治中心,設有正副茹本管理約茹事務。贊普們經常在雅礱舉行重大活動。8世紀初,今山南桑耶地方是吐蕃贊普牙帳所在地之一,贊普赤松德贊出生在這里。 赤松德贊執政40余年,吐蕃勢力曾鼎盛一時。同時,赤松德贊還在哈布日山下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院——桑耶寺,七名藏族人剃度為僧(即“七覺士”)。赤松德贊從印度和大唐請來大批高僧,在桑耶寺翻譯佛經,闡釋教義,弘揚佛法,為佛教在西藏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在吐蕃繁榮背后,廣大奴隸、平民卻備受苦難。869年,爆發奴隸平民起義。今山南的乃東、瓊結、扎囊一帶是起義軍進攻的主要目標。奴隸平民起義后,在西藏形成了11個割據統治的地方勢力。各割據勢力互相斗爭,長期混戰,人民陷入戰亂和災荒不斷交替的苦難之中。 山南市形成以覺沃王系割據的地方勢力。11世紀,瑪爾巴和米拉日巴等高僧在山南創立噶舉派。1156年,帕木竹巴(簡稱帕竹)在噶舉派中獨樹一幟。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王子 闊端派兵進入西藏,后經 涼州會盟等,西藏納入元朝中央政府有效管轄,結束了西藏400多年分裂割據局面。 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進行第三次戶口清查,將西藏地方劃為十三萬戶。山南屬十三萬戶的帕竹、亞桑、羊卓、唐布切、恰域的領地。帕竹萬戶領地約在今澤當一帶,有2438戶;亞桑萬戶領地約在今乃東亞堆一帶,有3000戶;羊卓萬戶領地約在今浪卡子縣一帶,有750戶;恰域萬戶領地約在今隆子縣一帶,有2950戶;唐布切萬戶領地在今瓊結縣境內,是當時勢力較小的萬戶。同年,帕竹被元朝封為萬戶,到第五世法王扎巴仁青開始自行兼任政教職位,正式成為 政教合一的統治實體。
元朝,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降曲堅贊就任帕竹萬戶長之職。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整田積肥,發展農牧業生產,整修道路和莊房,使雅礱河谷呈現繁榮景象。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降曲堅贊推翻薩迦地方政權,派人向朝廷納貢,請求封賞。元朝賜封其為掌管西藏的大司徒,接管西藏地方政權事務。大司徒降曲堅贊執政后,廢除萬戶制度,推行封建農奴莊園制,規定宗為基本行政單位,在乃東、貢嘎等地設置13個宗,委派各宗本,并賜給下屬有功之臣大大小小的谿卡。同時,在乃東擴建帕竹地方政權的宮殿王城。帕竹政權共傳12代,統治西藏262年,被第悉藏巴政權取代。
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在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的支持下, 五世達賴推翻第悉藏巴政權,建立“ 甘丹頗章”地方政權。五世達賴是瓊結人,曾游歷山南境內的多數山川寺廟。五世達賴時,山南許多著名寺院都有過較大的修繕和擴建。期間,五世達賴授予拉加里法王統治拉加里地方的世襲權,使拉加里從薩迦和帕竹政權時期的相對獨立變成半獨立狀態,接受格魯派約束。
七世達賴格桑嘉措執政時期,遵照清朝 乾隆皇帝的諭旨,于1751年成立 噶廈。噶廈下設“ 基巧”、“宗”兩級機構。山南基巧轄10余個宗,其中乃東、瓊結、貢嘎由 駐藏大臣直接監管。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山南設立基巧又稱洛基,駐地澤當,轄13個宗。之后,山南的行政區域作過數次調整。山南基巧轄宗按其大小分為三等。
1951年,山南基巧轄溫宗、多宗、桑日宗、隆子宗、沃卡宗、嘉玉谿卡、拉加里、覺拉谿卡、乃東宗、錯那宗、桑耶宗、澤當宗、貢嘎宗、頗章谿卡、堆谿卡、瓊結宗、亞堆宗、門達旺、扎期谿卡、浪卡子宗、扎囊、玲谿卡、哲古谿卡、白地宗、達瑪谿卡、夏洛谿卡、拉康、麻江宗、生格宗、杰德秀共30個宗。后來劃入山南加查縣和朗縣的加查宗、拉綏谿、古如朗杰宗、朗宗、金東谿等,當時屬塔工基巧。1951年5月23日,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2月底,中共西藏工委財委派駐山南采購站。
1952年,中共江孜分工委成立,山南屬中共江孜分工委管轄。
1956年8月29日,成立山南基巧辦事處。至11月,下轄加查宗、隆子、乃東、貢嘎、拉加里、多宗、瓊結、扎囊、溫宗辦事處。1957年,所有宗辦事處撤銷。1959年4月,成立山南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下轄加查、隆子、乃東、貢嘎、拉加里、多宗、瓊結、扎囊、哲古、洛熱、桑日、朗宗12個宗。
1959年4月6日,成立山南軍事管制委員會,對山南地區實行軍事管制,領導山南的平叛改革工作,同時宣布解散山南基巧辦事處及各宗(谿)政府。5月,經中共西藏工委批準,將山南行政區劃為12個縣,62個區,293個鄉。12月22日,成立山南專員公署。
1964年,屬 江孜專區管轄的打隆縣并入浪卡子成立 浪卡子縣,劃給山南地區管轄,山南轄13個縣。
1967年,山南地區辦社工作全面鋪開。1969年3月,山南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后,取代中共山南地委和山南專署,行使黨政職權。1970年7月,地區成立革委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
1969年3月29日,成立山南地區革命委員會。下轄12個縣革命委員會。
1972年2月8日至10日,召開山南地區首屆黨代會,恢復成立中共山南地區委員會,撤銷地區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
1978年10月,山南地區 革命委員會改稱 山南地區行政公署。
2016年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山南地區和 乃東縣,設立地級山南市; 山南市設立 乃東區,以原乃東縣的行政區域為乃東區的行政區域。 2016年5月27日,中共山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市紀委舉行揭牌儀式,標志著山南市各班子開始正式依法履職。
山南市南部部分區域在 藏南地區 的 麥克馬洪線 之南,為印度控制。
截至2019年8月,山南市下轄
1個市轄區(乃東區)
11個縣(扎囊縣、貢嘎縣、桑日縣、瓊結縣、曲松縣、措美縣、洛扎縣、加查縣、隆子縣、錯那縣、浪卡子縣)
1個街道、23個鎮,56個鄉,596個行政村。
市政府駐乃東區。
行政區 | 面積 (平方千米) | 政府駐地 |
---|---|---|
乃東區 | 2211 | 澤當街道 |
扎囊縣 | 2157 | 扎塘鎮 |
貢嘎縣 | 2283 | 吉雄鎮 |
桑日縣 | 2634 | 桑日鎮 |
瓊結縣 | 1030 | 瓊結鎮 |
曲松縣 | 1936 | 曲松鎮 |
措美縣 | 4530 | 措美鎮 |
洛扎縣 | 5570 | 洛扎鎮 |
加查縣 | 4493 | 安繞鎮 |
隆子縣 | 9809 | 隆子鎮 |
錯那縣 | 34937 | 錯那鎮 |
浪卡子縣 | 8109 | 浪卡子鎮 |
數據資料
山南位于東經90°14"至94°22"、北緯27°08"至29°47"之間,地處 青藏高原岡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南的 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北接西藏首府 拉薩市,西與西藏自治區境內的 日喀則市毗鄰,東與西藏的 林芝市相連,南與南亞次大陸的印度、 不丹兩國接壤,其面積達7.9699萬平方公里, 約占中國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十五分之一。山南擁有600多公里長的邊界線,南面與 不丹國接壤,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是中國的西南邊陲。
山南屬于典型的藏南谷地,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平均海拔在3700米左右。 山南雪山冰川眾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10多座,其中對外開放的山峰有5座,分別位于 錯那、洛扎、浪卡子三縣境內,平均海拔近7000米,最高7554米。此外還有位于乃東和 桑日縣境內的雅拉香布雪山和沃德貢雪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原始冰川終年不化。
山南屬溫帶干旱性氣候,南部邊境地帶屬高原亞寒帶半干旱氣候。年均降水量不到450毫升, 雨季多集中在6至9月。全地區全年 日照時間為2600-3300小時,年平均氣溫最低為6℃,最高8.8℃;最高氣溫31℃(加查),最低氣溫零下37℃(錯那)。年均風速在3米/秒左右,最大風速為17米/秒,風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
山南江河稠密,全市最大的河流雅魯藏布江中游地段在山南形成302公里的寬廣地帶,最寬處達7公里,流經貢嘎、扎囊、桑日、加查、曲松、乃東、浪卡子七縣,滋養著沿江兩岸萬畝人工林地。全地區共有大小河流41條,其中 雅礱河、溫區河、沃卡河、增其河流域旅游資源集中。全地區有大小湖泊數十個,其中以富有神奇色彩的圣湖 拉姆納措,素有“碧玉湖”之稱的羊卓雍湖和“草原明珠” 哲古湖最為著名。
根據2014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山南市土地總面積為7925353.29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6470848.9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1.65%;建設用地面積22558.6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28%;其他土地面積1431945.7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8.07%。
農用地中,耕地104871.5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2%;園地198.8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1%;林地3614558.7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5.61%;牧草地面積為2736647.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4.53%;其它農用地14572.6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18%。
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18514.7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23%;交通水利用地3317.1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4%;其他建設用地726.6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1%。
其他土地為水域和自然保留地,其中,水域面積210999.5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66%;自然保留地面積1220946.1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41%。
山南市河流、湖泊眾多,水資源非常豐富,湖泊蓄水量170億立方米,冰川蓄積量約10億立方米,地下水約230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550.2億立方米。全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510萬千瓦。
山南市家養動物有山羊、綿羊、 黃牛、 牦牛、 犏牛、馬、驢、騾、豬、雞、鴨等。野生動物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黑頸鶴、盤羊、 野牦牛、 藏羚羊;此外還有 獐子、 鹿、 黃羊、 野牛、熊、豹、猴子、 猞猁、 水獺、 雪豬、雪雞、馬雞、野鴨、天鵝、 蛤蚧和魚類等。
山南市盛產 青稞、小麥、 蠶豆、豌豆、玉米、蕎麥、油菜等作物,是西藏糧油的主要產區之一;蔬菜有蘿卜、土豆、白菜、辣椒、豆角、西紅柿、南瓜等;水果有蘋果、梨、核桃、桃、 葡萄等。野生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僅藥用植物就有幾百種,著名的藥材有蟲草、 貝母、丹參、當歸、黨參、枸杞、 大黃、雪蓮等。主要林木有楊、柳、落葉松、鐵杉、 冷杉、柏樹、 白樺等。
山南市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鉻、金、銅、鐵、銻、鉛、鋅、錳、云母、水晶、玉石、大理石等。其中,鉻礦儲量探明有500萬噸,占全國總儲量的35-45%,平均品位達45%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鉻礦資源基地。 山南市地處岡底斯成礦帶、雅魯藏布江成礦帶、喜馬拉雅成礦帶,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已發現礦產37種,礦產地108處。優勢礦產有鉻鐵、鉛鋅、 巖金、銅,具有潛在優勢的有 石灰巖、 水晶、礦泉水、 大理巖、地熱等礦產。
鉻鐵礦:主要分布于曲松縣、扎囊縣、乃東區、桑日縣、加查縣等境內,累計探明資源量600萬噸,保有量125萬噸。預期到2015年新增資源量300萬噸,遠景資源量可望突破1100噸。
鉛鋅礦:主要分布于隆子、錯那、措美、洛扎等縣境內,累計探明資源量230萬噸,保有量220萬噸。預期到2015年新增資源量210萬噸,遠景資源量可望突破600萬噸。
巖金礦:主要分布于加查、隆子、浪卡子、措美、錯那、曲松縣境內,累計探明資源量19噸。預期到2015年新增資源量45噸,遠景資源量可望突破80噸。
銅礦:主要分布于乃東區、桑日縣、扎囊縣、貢嘎縣等境內的江北沿線區域,累計探明資源量49萬噸。根據勘查,預計預期到2015年新增資源量57萬噸,遠景資源量可望突破400萬噸。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山南地區 常住人口為328990人。其中家庭戶87998戶,家庭戶人口316963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0人。常住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166270人,女性162720人,分別占50.54%和占49.46%, 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18。按年齡結構分,0~14歲69153人,占21.02%;15~64歲241313人,占73.35%;65歲及以上18524人,占5.63%。按地區分, 乃東縣59615人、 扎囊縣35473人、 貢嘎縣45708人、 桑日縣17261人、 瓊結縣17093人、 曲松縣14280人、 措美縣13641人、 洛扎縣18453人、 加查縣23434人、 隆子縣34141人、 錯那縣15124人、 浪卡子縣34767人。
按戶籍統計,山南市2015年末350567人, 2016年末349906人, 2017年末352241人。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山南地區常住人口中共有28個已識別的民族。其中 藏族308408人, 漢族18393人, 回族1011人, 門巴族670人, 珞巴族164人, 土族51人, 東鄉族40人, 苗族35人, 滿族、 土家族各33人, 彝族30人, 撒拉族24人, 蒙古族17人, 瑤族15人, 維吾爾族13人, 羌族10人, 布依族8人, 怒族7人, 壯族、 侗族、 柯爾克孜族各4人, 哈尼族、 佤族、 納西族各3人, 哈薩克族、 黎族各2人, 白族、 畬族各1人。另有其他未識別的民族1人。
市委書記: 許成倉
市委副書記:普布頓珠、 丁哲峰、 巴珠、 陳正祥、
市委常委: 張曉、 吳維、 龔兵、 赫沛、 格桑、 王友華、 丹增、 燕紅、 張定成、 廖良輝、方旭
山南市人大
主任: 王德文
副主任: 陳海清、 貢覺多吉、 扎西、 尼瑪次仁、 沈百存、 余勝能、鄧荃
山南市政府
市長:普布頓珠
王友華、 格桑、 廖良輝、 方旭、 喻昌、 黃金城、 張福臣、 扎西加措、 張永林、 索朗曲巴、 牟永文、董加峰
山南市政協
主席: 丁哲峰
副主席: 克珠、 普布多吉、 加央、 普布、 尼瑪扎西、 洛桑扎西、 王霞、 譚次仁、蔣明浩
2013年,山南市生產總值完成生產總值86億元,增長17.7%;財政收入、稅收收入高位增長,預計財政收入7.9億元,增長31%;預計稅收14.7億元,增長69.6%。 全年登記注冊私營企業和注冊資金分別增長61。72%、145%。 招商引資持續深入,到位資金24.7億元、增長71.53%。 生產總值17.7%的增長速度;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4%;財政收入增速達26%;農牧民人均收入增長18%。三次產業比重為5.8:47.7:46.5。
山南 (4張) 2013年,山南市種植優質青稞6萬畝、紅土豆1萬畝、養殖禽類245.5萬只、改良黃牛4.5萬頭;建成乃東、隆子青稞加工基地,完成了“藏地圣田”等商標注冊。 開工的水利項目共計達到48個(其中續建項目8個、新建項目40個,批復總投資6.74億元),全年累計完成投資4.28億元,超全年計劃完成投資3.74%,較2012年同期相比增長14.75%。水利項目帶動農牧民增收7925萬元,與2012年同比增長21.9%。 有3批興邊富民項目,共171個項目7847萬元。其中,第一批落實67個項目2687萬元;第二批落實項目81個資金達3452萬元;第三批落實23個項目資金達908萬元。爭取落實了特色產業項目1個資金800萬元。
2013年,山南的能源、礦產、建筑建材、藏醫藏藥和民族手工業等重點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2億元,增長25%。
2013年,山南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20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億元,增長18%;全年接待游客165.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1億元,分別增長19%、29%。
2015年,山南到位農牧區免費醫療資金13364.99萬元,標準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
2015年4月,山南地區人民醫院創建為三級乙等醫院,加查、措美、洛扎4縣正在創建二級醫院,隆子、洛扎兩縣衛生服務中心通過自治區二級甲等醫院評審專家組預審,加查和措美兩縣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地區二級醫院評審組初驗。山南的82個鄉鎮衛生院在全區率先實現國家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
山南的公立醫療機構繼續推行先住院后結算,確定了12縣、25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群眾滿意率達到30%。
2013年,山南市落實資金1210萬元,確保了3385名考上大學的農牧民子女全部入學。
據2016年3月官網顯示,山南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49所,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15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1所,完全小學97所,教學點132個,幼兒園(包括民辦和獨立設置幼兒園)101所。在校學生58972人,其中,高中在校生(含職校)9648人,初中在校生14703人,小學在校生27225人,學前班和幼兒園就讀兒童7296人。農牧區學前兩年兒童毛入園率72.56%,城鎮學前三年兒童毛入園率85%,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2%,初中毛入學率107%,高中階段入學率73%,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9%以上。全地區共有中小學教職工4736人,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均達到98%。其中,共有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133人,中級教師1850人。40周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達到70%。
2013年,山南市澤當鎮部分道路、公交站點、公廁建成并投入使用,澤當鎮市政設施和綠化設施以及醫廢處置中心實現市場化托管運營,各縣城鎮市政功能明顯提升。完成49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和144個邊境縣自然村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建成農村危房改造建筑節能示范戶3000戶、農村戶用沼氣2000座、鄉鎮郵政網點62個和鄉鎮通暢工程13條,行政村安全飲水覆蓋率、通公路率、通電率和通電話率均達到100%。
2013年,山南市免費救治先心病患兒40名、唇腭裂患兒7名、白內障患者217名,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同比分別下降34.74/10萬、18.65‰。千名干部下基層為民服務,結對認親1897戶6342人,投入資金1.23億元為群眾辦實事2600余件。
2013年,山南市城鎮新增就業3000人,山南籍應屆大學畢業生全部就業、往屆基本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以內。
2008年實現100%的縣、鄉(鎮)、行政村通公路,成功啟動了通暢工程。截至2013年底11個縣、69個鄉(鎮)、179個行政村通油路,通暢率分別達到91.67%、84.14%、32.31%, 乃東、 瓊結兩縣實現鄉鄉通油路,走在了全區各地市的前列?!?/p>
拉薩貢嘎機場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 甲竹林鎮,坐落在雅魯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長4000米,寬45米,機場等級4E,可供 波音747、 空中客車等大型飛機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之一。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山南因擁有眾多個“第一”而被公認為“西藏民族文化的搖籃”。如西藏第一位國王—— 聶赤贊普;第一座宮殿—— 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 昌珠寺;第一塊農田——索當;第一座寺廟—— 桑耶寺;第一部經書——邦貢恰加;第一部藏戲——巴嘎布等,均誕生在山南。
藏戲 (7張) 藏戲 :藏戲是以民間歌舞的形式表現文學內容的綜合藝術。吐蕃時期以來,后藏民間歌舞藝術不斷發展,后來又出現了擬圖騰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藝術表演、跳神藝術,以及民間的說唱藝術等,這些民間及宗教藝術中包含著一些戲劇因素。經過歷代民間藝人和知識分子的努力,創造了 藏戲藝術。人們一般把日喀則作為藏戲的發祥地,把 湯東杰布奉為藏戲始祖。湯東杰布系日喀則市昂仁縣人,他利用當時民間和宗教藝術中的某些戲劇萌芽或形式發展了藏戲藝術。 五世達賴倡導舉辦藏戲節,促進了藏戲的交流與發展。
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人民預祝農業豐收的日子?!巴?,意為“田地”,“果”意為“轉圈”?!巴睆淖置嫔现v,就是“轉地頭”?!巴潯睕]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之際舉行。根據農事的安排不同,過節的日期也各不相同,如拉薩從陽歷八月一日開始,江孜、日喀則等地則在陽歷七月中旬,節期三、五天不等。過了望果節便開始緊張的秋收秋種?!巴潯币延幸磺?、六百年的歷史。據《笨教歷算法》記載,為了確保糧食豐收,藏王布德貢杰便向笨教教主請求賜以教旨,教主根據笨教教義,讓農民繞田地轉圈,求“天”保豐收,這就是“望果”。但這個時期,“望果”還不是一個正式的節日,而是收割前的一種活動。八世紀后期,是以蓮花教主烏堅白瑪為首的寧瑪教派興盛時期,“望果”活動也帶上了寧瑪派的色彩。使符念咒是寧瑪派的特點,這時的望果活動便一定要念咒來保佑豐收。十四世紀時,格魯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望果”活動又更多地滲進了格魯派的色彩。例如,在游行隊伍之前,要舉佛象、背經文?,F時的“望果”活動,已經成為傳統節日,娛樂活動的內容也比過去有所發展,增加了賽馬、射箭、唱藏戲等內容。
門巴族 婚禮:在西藏東南部,有一片叫做"門隅"的地方。門隅地處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氣候溫和,樹木蔥籠,流泉飛瀑,江湖密布,終年鳥語花香,四季如春。生活著門巴族。門巴族人迎親時 山南風光 (15張) ,男方不僅派出了專人,還要在迎親途中三次擺酒迎接新娘及女方客人,這便是頗具特色的"功羌松"一一"三道迎接酒"。若"三道酒"都順利通過,婚禮則成功有望。新娘一行人到達新郎家入座后,酒女們立刻獻酒,邊敬酒邊唱悠揚的薩瑪酒歌。待新娘喝完一碗洗塵酒后,"朗朗"便帶新娘入室,幫助新娘把從娘家穿戴來的衣服首飾全部脫去,從內衣到首飾里里外外換上婆家的一套東西。換衣可謂是干凈徹底,大有使新娘脫胎換骨、重新做人的意味。這一習俗是奇特而罕見的,十分耐人尋味。門巴族婚禮上的換衣習俗以及女家親戚在婚禮期間的一系列活動,形象地記錄和反映了歷史上父權與母權激烈斗爭的史實。新娘換好衣服后重新入座,這時一直沒露面的新郎才出場同新娘坐在一起,喝"東羌"〈交杯酒〉。媒人向一對新人敬酒祝福,人們唱起了《吉祥歌》。
藏族膳食特點:食品包括糌粑、酥油、酥油茶、甜茶、牛肉、奶渣、青稞酒、豌豆、蠶豆、圓根等。特別是糌粑、酥油茶、甜茶、青稞酒更具有民族飲食文化特點。一千多年前,乃至更長的時期,這些食品就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
著裝習俗:藏族服裝具有悠久的歷史,肥腰、長袖、大襟是藏裝的典型結構。牧區的皮袍、夾袍,官吏、貴族的錦袍及僧侶在宗教節日活動中的服裝具有這種特點。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市的“對通”(短衣)也有此特點。至于工布地區的“古秀”,其基本結構也是和肥腰、大襟類更簡化了,這種服裝不但省去了袖子,而且把衣襟和前身合并在一起了。藏族服裝穿直統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帶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用品。腰帶和靴子又是附著飾品的主要穿戴。各種樣式的“羅松”(鑲有珠的腰佩)系在腰帶上垂在臀部,形成各種各樣的尾飾。各種精美的“止窮”(類似匕首)也都系在腰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