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
溫州 鹿城 溫州市 溫州歷史沿革 溫州行政區劃 溫州地理環境 溫州自然資源 溫州人口 溫州政治 溫州經濟 溫州社會事業 溫州交通運輸 溫州歷史文化 溫州地方特產 溫州風景名勝 溫州著名人物 溫州城市榮譽 中國民營之鄉的老板們還會跑路嗎?
溫州,簡稱“溫”或“ 甌”, 浙江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城市 ,浙江省區域 中心城市之一。溫州位于 浙江省東南部, 甌江下游南岸。全市陸域面積11612.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千米。全市轄4個市轄區、5個縣、3個縣級市。2018年,戶籍人口828.7萬人,常住人口925萬人。溫州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 東甌,公元323年建郡,為 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 鹿城。 唐朝時(公元675年)始稱溫州 ,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歷史。溫州是中國 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 改革開放的 前沿陣地,在 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溫州文化屬 甌越文化,溫州人屬 江浙民系使用 吳語, 溫州話被評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一。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 南戲的...
詳情浙江省溫州市有5個縣
浙江省溫州市有3個市
浙江省溫州市有1個開發區
溫州,簡稱“溫”或“ 甌”, 浙江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城市 ,浙江省區域 中心城市之一。溫州位于 浙江省東南部, 甌江下游南岸。全市陸域面積11612.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千米。全市轄4個市轄區、5個縣、3個縣級市。2018年,戶籍人口828.7萬人,常住人口925萬人。
溫州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 東甌,公元323年建郡,為 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 鹿城。 唐朝時(公元675年)始稱溫州 ,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歷史。溫州是中國 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 改革開放的 前沿陣地,在 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溫州文化屬 甌越文化,溫州人屬 江浙民系使用 吳語, 溫州話被評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一。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 南戲的故鄉、中國海鮮雞蛋之鄉,溫州人被國人稱之為 東方猶太人。
2017年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37位。 2017年,溫州市生產總值(GDP)5453.2億元,比2016年增長8.4%。
2018年12月,溫州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 2019年8月27日,溫州市政府將《溫州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提請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進行一審。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 浙江通志》引《 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恒燠”。意思是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溫州城市風貌 (7張)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 東甌",唐時始稱溫州,簡稱“甌”或“溫”。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約在 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制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甌語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歷史上以造紙、造船、鞋革、繡品、 漆器著稱,亦是中國 青瓷的發源地之一。 北宋時成為當時的港口重鎮,被朝廷辟為對外貿易口岸,南宋時海上貿易尤其發達,是四大海港之一,現仍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晉人 郭璞在《 山海經》中描述溫州的地形為“甌居海中”,這是有關“甌”的最早文字記載之一。據晚清學者 孫詒讓考證,夏為甌,殷為漚,周為歐,因世異字,故“甌”從夏始。
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前2500年),在溫州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0余處,出土有石犁、石鐮、石斧、石錛、石刀、石鑿、石鏃、石網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
夏商周時期溫州地屬 百越之東甌。 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破 越國,殺越王 無疆,越部分族遷 東甌定居。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劃天下為 三十六郡,溫州地屬 閩中郡。
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惠帝 劉盈立 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溫州地屬東海國(俗稱東甌國)。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東甌國滅。
漢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屬會稽郡回浦縣。
章帝章和元年(87年),為章安縣東甌鄉。
東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分章安縣之東甌鄉置 永寧縣,西猶兼 地理 (2張) 處州地,戶不滿萬,縣始于 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析臨??貚X以南地區置永嘉郡,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治永寧,建郡城于甌江南岸。
南朝寧武帝永初三年(422年), 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溫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 孫詒讓輯本一卷。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并,稱永嘉縣,屬處州。后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于括蒼(今麗水市)。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計10542戶。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永嘉郡為括州。622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嘉、安固、樂成、橫陽四縣。貞觀元年(627年),廢東嘉州重隸于括州。
上元二年(675年),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
清宣統三年(1911年) 武昌起義后,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 徐定超任臨時都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 溫州府。民國三年(1914年)6月置 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 永嘉縣,屬 浙江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后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并設溫州市。
建國后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署。其后,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
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并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1981年9月12日,析原溫州市郊區置 甌??h。
1984年1月,市郊區6個鄉劃歸城區,稱 鹿城區。
1984月2日,劃市郊 狀元鎮、 龍灣鄉和甌??h永中鎮的黃石、黃山二村建 龍灣區。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縣為 瑞安市(縣級)。
1992年3月9日,改甌??h為區。
1993年9月18日,改樂清縣為 樂清市(縣級)。
2015年,國務院同意撤銷洞頭縣,設立溫州市洞頭區,將溫州市龍灣區 靈昆街道劃歸洞頭區管轄,以原洞頭縣和龍灣區靈昆街道的行政區域為洞頭區的行政區域。洞頭區人民政府駐北岙街道縣前路12號。
2019年8月27日,撤銷蒼南縣龍港鎮,以原龍港鎮的行政區域為龍港市的行政區域,龍港市人民政府駐鎮前路195號。 龍港市由省直轄,溫州市代管。
2019年,溫州市轄鹿城、龍灣、甌海、洞頭4區,瑞安、樂清、龍港3縣級市和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5縣。全市有66個街道、92個鎮、26個鄉,5576個建制村,174個居委會、249個城市社區。溫州市人民政府駐地鹿城區繡山路321號。
溫州市位于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和麗水地區的縉云、青田、景寧畬族自治縣相接,北和東北與臺州地區的仙居、黃巖、溫嶺、玉環四縣為界。全境介于北緯27°03’~28°36′,東經119°37′~121°18′之間。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部屬浙南中山區,迤東高度逐漸降低為丘陵地,東部是沿海平原。全市陸地總面積11784平方千米,海區負200米等深線以內的面積6.67萬平方千米。
溫州市的地貌受地質構造的影響,地勢自西向東呈梯狀傾斜。洞宮山脈自福建省東北東走向延伸于泰順、文成二縣,括蒼山脈從永嘉西部東北東走向至黃巖、仙居,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又因斷裂作用,構成巍峨的中山山地。和它們平行,南雁蕩山脈和北雁蕩山脈逐漸降低成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再東是沖積和海積平原,平原上散布著蝕余的孤山和孤丘。海岸有基石質和淤泥質二種。由于河流多和山脈直交割切,河口常成溺谷形。沿海島嶼是山地入海的延續,都是 大陸島,在海岸和海之間,有或寬或窄的灘涂,是新生的土地。
溫州市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19.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年日照數在1442-2264小時之間。
溫州市河流發育受地質構造制約,沿華夏式斷裂線流向。干流大抵西向東流,又因縱橫斷裂影響,支流多構成羽狀水系。許多河流左右岸流域面積不對稱,如甌江支流大部分發育在左岸;飛云江更甚。河流多為山溪性強潮河。源頭海拔1000米以上,下游則在濱海平原,河床比降大。上游谷深坡陡,河床呈V形,水急灘險。河口為溺谷,深受潮汐影響,水流緩而多泥沙沉積。集水區域的降雨形式以梅雨和臺風雨最多。各河流汛期的出現主要在6~9月,而12~1月水位最低。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變幅,平原河流一般是2~3米,山區河流可達10多米。由于氣候溫暖濕潤,植被保存較好,河流的含沙量較少,南雁山區、括蒼山區是浙南暴雨中心,暴雨強度大,沖刷能力強。飛云江、鰲江、蒲江等沿河坡地土壤遭受嚴重沖刷,含沙量高;河口感潮段,因受潮汐頂托作用,河水特別混濁。各河流的水溫年平均值在19℃左右,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最高月平均水溫多出現在7月,最低月平均水溫在1月或2月;年際變化不大。
溫州市瀕臨東海,有大小河流150余條,水資源較豐富。據市水利部門估算,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41.1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約2240立方米。在水資源中,地表水資源為111.8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29.28億立方米。由于地質地貌等因素影響,水資源在地區的分布上并不均衡,其中山地丘陵約75.04億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總量67%;東部平原地區約36.68億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總量32.8%;而海島僅占0.2%。
溫州市位于 中亞熱帶南緣,原始植被是典型闊葉林,組成樹種以殼斗科的栲、甜櫧、水青岡、??频亩N榕樹、樟科的香樟、山胡椒、潤楠、以及多種冬青為主。因受人類活動影響較深,原生林已少見,多為殘存的次生林。如泰順的烏巖嶺、天關山、上佛蛘、羅陽,文成的石蛘、葉勝、金朱、山華,瑞安的奇云、紅雙,平陽的懷溪、滿田,蒼南的莒溪,永嘉的四海山等處尚可見成片的次生林分布。
溫州市野生動物資源尚未作過全面調查,習見野生動物屬哺乳類的,山區有:野豬、獾、豪豬、云豹、金錢豹、毛冠鹿、黑鹿、獐、野山羊、青羊、金貓等。鳥類最習見的有麻雀、鷹、隼、梟、喜鵲、畫眉等留鳥,家燕、沙燕、豆雁、秋沙鴨、伯勞等候鳥。也有一些珍稀種類如黃腹角雉、白鷴。爬行類有龜、鱉等。
溫州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8種,有資源儲量的固體礦產18種,礦產地32處,其中有基礎儲量的礦產11種,分別為鉬、鉛、鋅、銀、葉蠟石、明礬石、伊利石、高嶺土、硫鐵礦、石英閃長巖、鉀鈉長石等。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以非金屬礦產占主導地位,其中明礬石(主要產地在蒼南礬山鎮)、葉蠟石(主要產地在泰順仕陽鎮)礦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礬都”、“世界蠟都”之稱。伊利石、花崗巖石材、高嶺土、礦泉水和地熱資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及金屬礦產中永嘉石染鉬礦。
截至2018年末,溫州市戶籍人口828.7萬人,常住人口925萬人。
溫州市境內有 畬族、土家族、苗族、侗族、 布依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畬族是溫州市主體少數民族,也是在溫州居住生活歷史最為悠久的少數民族。
《溫州市區戶口遷入暫行規定》于2018年年10月1日起施行。戶口遷入市區分為人才引進落戶、親屬投靠落戶、居住社保落戶、政策性落戶四種類別。按照《規定》遷入戶口的人員,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可隨遷落戶?!稖刂菔懈邔哟稳瞬欧诸惸夸洝分蠥BCDE類人才、本科(含技工院校技師班)以上學歷和應屆大專(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畢業生可先落戶后擇業。
市委書記:陳偉?。妫?/p>
市委副書記、市長: 姚高員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陳浩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方文軍
市委常委、副市長: 陳強
副市長: 苗偉倫、 鄭朝陽、 陳建明、 汪馳、 林曉峰、 殷志軍
國內
省名 | 市名 | 時間 |
---|---|---|
內蒙古自治區 | 呼和浩特市 | 1988.6.17 |
黑龍江省 | 七臺河市 | 1993.10.18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柳州市 | 2003.2.20 |
河南省 | 鄭州市 | 2003.6.30 |
河北省 | 石家莊市 | 2003.12.6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庫爾勒市 | 2004.11.22 |
河南省 | 商丘市 | 2005.7.1 |
江蘇省 | 蘇州市 | 2005.12.24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喀什市 | 2008.3.20 |
安徽省 | 合肥市 | 2008.10.8 |
黑龍江省 | 齊齊哈爾市 | 2008.11.28 |
四川省 | 綿陽市 | 2009.4.30 |
四川省 | 廣元市 | 2011.2.25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國際
市名 | 國家 | 時間 |
---|---|---|
阿利坎特市 | 西班牙 | 1995.12.4 |
尤寧郡 | 美國 | 1998.6.29 |
普拉托省 | 意大利 | 2002.10.13 |
勒瓦盧瓦 | 法國 | 2004.7.28 |
本拿比市 | 加拿大 | 2006.6.14 |
怡寶市 | 馬來西亞 | 2010.12.8 |
匹茨堡市 | 美國 | 2010.12.10 |
吉森市 | 德國 | 2011.5.6 |
米蘭喬萬尼市 | 意大利 | 2011.9.30 |
沃灣市 | 納米比亞 | 2008.11 |
科沃拉市 | 芬蘭 | 2008.10 |
仁川廣域市中區 | 韓國 | 2006.10 |
伊普斯維奇市 | 澳大利亞 | 2011.4 |
讓蒂爾港市 | 加蓬 | 2010.7 |
光州廣域市 | 韓國 | 2012.3 |
巴塞羅那市 | 西班牙 | 2011.1 |
德克薩斯州博爾郡 | 美國 | 2010.12 |
圣彼得堡市 | 圣彼得堡市 | 2010.12 |
那不勒斯市 | 意大利 | 2009.4 |
2017年,溫州市生產總值(GDP)5453.2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4.1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149.2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3159.9億元,增長9.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930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8784美元),增長7.9%。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2.6∶39.4∶58.0,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2017年,溫州市市區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4%。其中:居住、醫療保健、衣著、交通通信、教育文化與娛樂、其他用品和服務、食品煙酒類同比分別上漲6.6%、2.4%、1.8%、1.5%、1.3%、0.8%、0.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同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2.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6.2%。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778.3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5.4億元,同口徑增長7.2%。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3.3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98萬人,困難人員實現就業0.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3%。全年新設市場主體14.5萬戶,其中新設企業3.67萬戶,新設個體工商戶10.8萬戶。年末在冊市場主體90.2萬戶,其中企業22.3萬戶。
2017年,溫州市固定資產投資41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國有投資1613.4億元,增長12.5%;民間投資2545.9億元,增長11.7%。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73.7億元,比上年下降15%;第二產業投資965.3億元,增長7.2%,其中工業投資963.8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投資3139.5億元,增長14.2%。在重點領域投資中,重大基礎設施投資55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2%;重大產業項目投資1269.1億元,增長25.0%;高新技術產業投資332.7億元,增長33.9%;生態環保投資33.4億元,增長15.9%。
2017年,溫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85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增長6.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1866元和25154元,增長8.5%和9.4%,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6.0%和6.8%。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627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增長6.5%。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33663元和18169元,增長8.7%和9.3%,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6.2%和6.7%。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1.8%和37.3%。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4.0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3.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5.4平方米。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56.1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32.8輛。
2017年,溫州市糧食播種面積187.8萬畝,比上年增長0.7%;糧食總產量78.6萬噸,增長3.6%;糧食畝產419公斤,增長2.8%。在經濟作物中,蔬菜播種面積98.0萬畝,增長4.9%;油菜籽12.9萬畝,增長0.2%;中草藥材12.5萬畝,增長15.7%;果用瓜17.2萬畝,增長7.4%;花卉苗木5.0萬畝,增長15.5%。
2017年,溫州市肉類總產量11.5萬噸,比上年下降3.5%。其中,豬肉產量7.6萬噸,下降6.9%;牛肉產量0.5萬噸,增長15.2%;禽肉產量2.8萬噸,增長3.1%;兔肉產量0.2萬噸,下降6.3%。全年水產品總產量65.4萬噸,比上年增長1.7%。其中,海洋捕撈49.1萬噸,下降4.7%;淡水捕撈0.5萬噸,增長11.3%;海水養殖13.9萬噸,增長29.5%;淡水養殖2.0萬噸,增長15.4%。
2017年,溫州市累計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76.5萬畝;建設2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4個特色農業強鎮,1個省級田園綜合體;擁有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33家、示范農民合作社323家、農業龍頭企業265家;實現土地流轉率63.23%,累計流轉面積126.08萬畝;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3.26億元,農村生活污水提標改造106個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村1575個。全市在建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11個、保護利用一般村44個,農家樂特色村52個、示范點(各類農莊、山莊、漁莊)350個,創建美麗鄉村標桿鄉鎮10個、特色精品村102個。全年異地搬遷1.7萬人(不包括地質災害避讓點搬遷),“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總人數為2.12萬人。
2017年,溫州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744.0億元,比上年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900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087.1億元,增長7.9%,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404.1和682.9億元,增長6.7%和8.5%。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4946.8億元,增長12.0%,其中出口交貨值701.3億元,增長6.0%。全年工業產值超億元企業達995家。
2017年,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1%、10.7%、9.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1.4%、45.4%、12.7%。信息經濟核心產業、高端裝備、環保、健康、時尚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5%、10.2%、14.2%、5.2%、6.1%。新產品產值率為28.5%,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
2017年,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8.9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總額分別增長24.9%、20.5%和29.3%。全年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5.2萬元/人,比上年增長9.8%。
2017年,溫州市建筑業增加值405.9億元,占GDP的比重為7.4%。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筑企業763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838.9億元,增長19.8%;實現利潤總額42.1億元,增長35.1%;稅金總額51.4億元,增長16.7%。
2017年,溫州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024.2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房屋施工面積4720.6萬平方米,下降0.1%,竣工面積680.8萬平方米,下降11.7%;商品房銷售面積1070.3萬平方米,增長38.3%。
2017年,溫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從城鄉消費情況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824.0億元,增長10.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00.4億元,增長11.6%。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893.9億元,增長9.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30.4億元,增長15.2%。全市網絡零售額1568.5億元,增長28.0%;居民網絡消費額906.6億元,增長26.4%。
2017年,溫州市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7.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6.2%;日用品類增長11.4%;中西藥品類增長23.1%;通訊器材類增長26.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4.0%;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38.5%,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33.5%;家具類增長27.7%;汽車類增長6.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4.0%。
2017年,溫州市接待海內外游客1037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0%;實現旅游總收入1150億元,比上年增長19.8%。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0237萬人次,實現收入1103.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0%和20.0%;接待海外游客139萬人次,實現海外創匯6.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2%和14.5%。
2017年,溫州市貨物進出口總額1327.1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進口169.2億元,增長27.3%;出口1157.9億元,增長9.2%。民營企業出口1039.8億元,增長9.7%,占全市貨物出口總額的89.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420.2億元,同比增長13.2%,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62.3億元,同比增長73.1%。全市累計獲自營進出口權企業達1.5萬家,比上年末增長11.7%,其中年度自營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達353家,比上年末增加4家,出口超5000萬美元企業30家。服務貿易加快發展。2017年,全市國際服務貿易進出口額279.5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112.1億元,增長23.3%。
2017年,溫州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6個,比上年增加5個;合同外資21.5億美元,增長292.5%;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3.58億美元,增長47.2%。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沿線建成俄羅斯、越南、烏茲別克斯坦3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塞爾維亞1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2017年溫州市境外投資總額達6.89億美元,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5個,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5.46億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資比重達79.2%。
2017年,溫州市郵電業務總量414.2億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60.8億元,增長61.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146.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1164.5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365.2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983.7萬戶。全市郵政業務總量(含快遞)153.4億元,比上年增長28.1%。全年函件2400.4萬件,包裹12.7萬件,匯兌18萬筆,訂銷報紙13941萬份,訂銷雜志523.3萬份。全市快遞業務量7.23億件,居全國城市第11位,增長23.3%。全市電力系統最高負荷824.4萬千瓦,增長8.0%。全年用電量399.1億千瓦時,增長5.5%。其中工業用電量240億千瓦時,增長5.8%;建筑業用電量8.7億千瓦時,增長0.6%;服務業用電量57億千瓦時,增長10.2%;居民生活用電量91.8億千瓦時,增長2.3%。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121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6%,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0875億元,增長6.5%。年末住戶人民幣存款余額5618億元,增長9.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8658億元,增長7.3%,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8604億元,增長7.4%。全年全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4家,累計達23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7家,累計掛牌和報股轉達81家;新增區域性資本市場掛牌企業43家,累計達1020家;新增股份制改造企業213家,累計達1034家。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2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60.6億元,增長26.0%;財產險保費收入81.3億元,增長6.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64.1億元,比上年增長0.9%,其中人身險賠付21.2億元,增長8.2%;財產險賠款42.9億元,下降2.3%。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擁有國家高新區1家、省級高新區1家;國家級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5個、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7個;國家級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孵化器)4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0個(其中星創天地5個),省級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孵化器)6個、省級眾創空間39個(其中星創天地5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2家;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1家、培育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企業研究院85家(其中省級企業重點研究院1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11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631家。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79家,有效高新技術企業959家,新培育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092家,累計4414家。全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4.6萬件和2.9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2758件,增長12.0%。全年評出溫州市技術發明獎8項,溫州市科技進步獎79項。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共有小學564所,招生10.6萬人,在校生62.3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99%。小學生均校舍建筑面積7.3平方米。共有初中347所,招生9.3萬人,在校生26.1萬人,初中入學率為99.95%。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積17.9平方米。全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7所,招生2.8萬人,在校生7.6萬人;普通高中102所,招生3.9萬人,在校生11.91萬人,畢業生4.1萬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獨立學院2所),在校生8.87萬人。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5.7萬人,比上年增長1.4%。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0.44萬人。全市共有幼兒園1435所,在園幼兒32.1萬人。
高等院校
序號 | 院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備注 |
---|---|---|---|
1 | 溫州大學 | 本科 | |
2 | 溫州醫科大學 | 本科 | 浙江省屬重點建設高校 |
3 | 溫州商學院 | 本科 | 民辦高校 |
4 |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 | 本科 | 獨立學院 |
5 | 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 本科 | 獨立學院 |
6 | 溫州肯恩大學 | 本科 | 中美合作 |
7 |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 ??? | |
8 |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 ??? | |
9 |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 ??? | |
10 |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 | ??? | |
11 | 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 | ??? | |
12 | 溫州廣播電視大學 | ???/td> |
基礎教育
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溫州中學 | 浙江省瑞安中學 | 溫州二中 | 永嘉中學 |
甌海中學 | 蒼南中學 | 平陽中學 | 樂清中學 |
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
瑞安市第十中學 | 洞頭區第一中學 | 蒼南縣龍港高級中學 | 甌海第一高級中學 |
瑞安市第四中學 | 樂清市柳市中學 | 泰順縣第一中學 | 樂清市虹橋中學 |
樂清市第二中學 | 永嘉縣羅浮中學 | 溫州市第十五中學 | 溫州宏德中學 |
蒼南縣靈溪中學 | 蒼南縣錢庫高級中學 | 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
浙江省三級重點中學
溫州市第八高級中學 | 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 瑞安市第二中學 | 瑞安市第五中學 |
溫州塘下中學 | 蒼南縣龍港第二高級中學 | 蒼南縣宜山高級中學 | 蒼南縣金鄉高級中學 |
樂清市第三中學 | 蒼南縣靈溪第二高級中學 | 甌海區第二高級中學 | 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 |
平陽縣第二中學 | 樂清市白象中學 | 甌海區三溪中學 | 文成中學 |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共有文化站185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47個,公共圖書館13個,電影放映單位78個,城市書房48家,百姓書屋22家,文化驛站40家。公共圖書館藏書11202千冊,比上年增加1078千冊。全年院線電影放映104.6萬場次,觀眾1254.8萬人次;農村數字電影放映5.14萬場次,觀眾700.1萬人次。年末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5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4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913個。全市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66%,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96%。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579家,其中醫院142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9家,村衛生室2360家,各類診所(衛生所、醫務室)2090家。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39947張,增長11.9%;衛生技術人員63306人,增長6.9%;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6384人,注冊護士25938人,分別增長5.6%和10%。醫院年診療3455.3萬人次,增長6.4%。孕產婦死亡率6.57/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76‰,嬰兒死亡率1.95‰。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共有公共體育場館36個,獨立設置的業余體校9所,各類公共體育場所18405個。全年溫州市運動員在全國以上比賽獲得獎牌134枚,其中世界冠軍6個、亞洲冠軍3個、全國冠軍36個。全年新增省級體育強鎮5個,累計135個;省級體育強縣11個。全年發行體育彩票19.6億元。
2017年,溫州市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2.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7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14.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50.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12.4萬人。全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水平為2515元;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月標準135元。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在冊低保對象16.75萬人,其中城鎮1.45萬人,農村15.3萬人,低保資金支出8.32億元。新增各類機構養老床位數0.66萬張,新建成社區(含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728個。全市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62030對、離婚登記18143對;辦理收養登記292件、解除收養登記3件。
2017年,溫州市平均降水量為1604.8毫米(折合降水總量189.1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04.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為1138.5立方米。全市完成營造林面積7028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376公頃;森林撫育面積13733公頃。全市已建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2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街道)147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Ⅰ級標準的有73天,Ⅱ級標準的有256天,全年溫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0.1%,城市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平均為38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6個,水質在Ⅰ至Ⅲ類的站位42個;劣Ⅴ類水質斷面為1個,比上年減少14個。市區區域環境噪聲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54.8分貝;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67.5分貝。全市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1%。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公路總里程1473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97千米,一級公路534千米,二、三級公路1911千米??瓦\班車通村率100%,年末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3610輛,年載客量3.93億人次。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機動車保有量233.4萬輛,比上年末增加28.6萬輛,其中載客汽車181.9萬輛,載貨汽車16.3萬輛。私人汽車183.2萬輛,增加19.3萬輛。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貨物周轉量396.3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5.2%;旅客周轉量102.8億人千米,下降9.4%。鐵路客運量2457.2萬人次,增長12.9%,貨運量467.8萬噸,下降6.8%。航空旅客吞吐量928.6萬人次,增長13.4%,貨郵吞吐量7.6萬噸,下降2.9%。港口貨物吞吐量8926萬噸,增長6.2%。
溫州市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也是全國25個主樞紐港之一。高速公路有通往麗水, 金華的 金麗溫高速公路(編號G1513)通往寧波,臺州方向的 沈海高速甬臺溫高速段(編號G15),2010年2月完工的 諸永高速公路(編號S26)、 溫州繞城高速公路(編號S10)(北線)讓出行更加方便。
甌海大道是橫貫城區東西走向最主要的快速交通之路,是串聯鹿城、龍灣、甌海三大城市中心區域及機場、鐵路的門戶之路,并成為溫州最重要的迎賓大道之一。它也是穿越 三垟濕地,展現溫州山水特色的景觀之路。另有在建中/即將開工的高速公路龍麗溫高速,溫州繞城高速公路西南線,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沿海線)。
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地處溫州東南甌江口,場址海拔4.4米(原海拔2.8-3.4米),距市中心僅21千米,可通過甌海大道,進出機場僅20分鐘.溫州機場的實際輻射范圍約2000萬人,經濟腹地面積達16萬平方千米(包括溫州地區、臺州地區、麗水地區、寧德地區)。臺州、寧德、麗水三地旅客到達溫州機場都只需1.5小時。
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可以通往全國許多城市,并開通了香港的定期航班,溫州正著手完成龍灣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擴大空港口岸對外開放。
2012年7月24日,由國家口岸辦牽頭,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 國家質檢總局、民航總局、 總參謀部組成的驗收組對溫州航空口岸擴大開放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通過驗收。這標志著溫州航空口岸正式躋身國家一類對外開放航空口岸行列。
2013年5月,溫州永強機場正式更名為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溫州港是全國最大的沿海集裝箱碼頭之一。溫州港地理坐標為120°38′50″E,28°01′35″N,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鄰寧波港、南毗福州港,東南與臺灣的高雄、 基隆港隔海相望、居于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內,擁有350千米 海岸線,地理位置優越,是浙南地區南北沿海海運、遠洋運輸的中心樞紐,也是中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之一,在全國綜合運輸網中居于重要地位。
金溫鐵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合資鐵路,第一條由地方政府、鐵道部和香港三方合資興建的鐵路。2015年12月26日新的金溫鐵路正式通車運營,這條188千米的雙線電氣化鐵路,將武義、永康、縉云、麗水和青田等地一齊拉進了長三角的高鐵網絡中,大大縮短了浙南城市之間的出行時間。新金溫鐵路杭州東至溫州南最快的G9333次,運行時間只有2小時4分鐘。 溫福鐵路、甬臺溫鐵路也已于2009年9月底開通動車組,溫州成為鐵路樞紐城市。
溫州市域鐵路網的4條線路,總長301.3千米,共設站77個,其中換乘12座(含與城市軌道、區域干線換乘站),平均站間距4.1千米,青島四方CR時6S(140千米/時),中標S1。
S1 線一期工程,西起桐嶺,東至 靈昆島,全長51.9千米,設置車站15座,預留車站7座,平均站間距3.5千米,速度目標值120千米/時。S1線已于2011年11月11日開工,2019年1月23日載客試運營。
S2 線為東北-西南走向,北起沿海鐵路雁蕩山站至瑞安萬松路站,線路全長87.6千米,設站約19個。
S3 線為西北-東南走向,線路全長47.15千米,設站約10個,將成為甌北分區和七里作業區的快速連接通道。
S4線為南北走向,線路全長89.55千米,設站約25個,將構建中心城區與永嘉、瑞安、平陽和蒼南副中心間的快速連接通道。
M1線為西南—東北骨架線,構建中心城區、甌海中心區、樂清輔城間快速連接通道,并服務溫州南站。線路西起于溫州高鐵站以南區域,到樂城新區終止。線路全長57.3千米,設車站32座,平均站間距1.85千米。
M2線為西北—東南骨架線,隨溫州機場遠景改擴建增設一個車站,構建中心城區、龍灣區(以及濱海新區)快速連接通道。線路西起雙嶼,沿甌江南岸布置,串聯甌江南岸所有節點。全長35.2千米,設車站24座,平均站間距1.53千米。
溫州本地方言以 甌語最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溫州各地的溫州話。 溫州話是 吳語的一種,屬于吳語甌江片,是南吳語的代表。民間一般公認溫州鹿城區通行方言為溫州話。溫州方言除甌語外,還有 閩語、 蠻話、 蠻講、 畬客話、 金鄉話、大荊話和羅陽話等。
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余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 樂清黃楊木雕、 細紋刻紙、 溫州鼓詞、泰順的 藥發木偶、 永嘉昆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溫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 地址 | 時代 |
玉海樓(含孫詒讓故居) | 瑞安市城關鎮道院前街 | 清 |
蒲壯所城 | 蒼南縣蒲城 | 明至清 |
浙南石棚墓群 | 瑞安市篁嶼鄉石村棋盤山石棚墓 | 商、周 |
平陽縣錢倉鎮垂楊村龍山頭石棚墓 | ||
蒼南縣 錢庫鎮桐橋村桐橋石棚墓群 | ||
劉基廟、墓 | 文成縣 南田鎮新宅村華蓋山南麓、西陵村墳前山 | 明、清 |
永昌堡 | 龍灣區永中鎮 新城村 | 明代 |
南閣牌樓群 | 樂清市 仙溪鎮南閣村 | 明、清 |
四連碓造紙作坊 | 甌海區 澤雅鎮石橋村 | 明代 |
高氏家族墓地 | 樂清市 北白象鎮高岙村 | 明代 |
仕水矴步 | 泰順縣 仕陽鎮溪東村 | 清代 |
利濟醫學堂舊址 | 瑞安市城關鎮公園路4號 | 1885~1902年 |
圣井山石殿 | 瑞安市大南鄉圣井山山巔 | 明至清 |
順溪古建筑群 | 平陽縣順溪 | 清 |
赤溪五洞橋 | 蒼南縣 赤溪鎮過溪村 | 宋 |
芙蓉村古建筑群 | 永嘉縣巖頭 | 明至清 |
泰順廊橋 | 泰順縣 | 清代 |
曹灣山遺址 | 鹿城區上戌鄉渡頭村 | 新石器時代 |
國安寺塔 | 龍灣區 瑤溪鎮皇岙村五峰山下 | 宋 |
觀音寺石塔 | 瑞安市 安陽街道辦事處周湖村萬松山南麓 | 宋 |
護法寺橋和塔 | 蒼南縣 望里鎮護法寺村望洲山山坳 | 宋 |
樂清東塔 | 樂清市 樂成鎮東側東塔山之顛 | 宋 |
八卦橋和河西橋 | 瑞安市 陶山鎮陶峰村、花園村 | 宋 |
棲真寺五佛塔 | 平陽縣 敖江鎮羅垟村羅垟山棲真寺前 | 宋 |
真如寺石塔 | 樂清市 磐石鎮重石村真如寺前 | 宋 |
金昭牌坊和憲臺牌坊 | 永嘉縣 巖頭鎮上村、花坦鄉花三村 | 明 |
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 永嘉縣碧蓮鎮、花坦鄉、潘坑鄉 | 明至清 |
五尺鄉、東皋鄉、渠口鄉、大若巖鎮 | ||
玉巖包氏宗祠 | 泰順縣 泗溪鎮玉巖村 | 明至清 |
雪溪 胡氏大院 | 泰順縣雪溪鄉橋西村石門樓 | 清 |
泰順土樓 |
羅陽鎮、三魁鎮、仕陽鎮 | 清至民國 |
萬排鄉、 東溪鄉等鄉鎮 | ||
紅十三軍軍部舊址 | 永嘉縣 五尺鄉五尺村 | 1930年 |
攔街福
溫州城內每年農歷二月初一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 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顒?,稱“攔街?!?,為地方性傳統節日。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扎花門,張布幔,懸燈結彩,氣氛熱烈。街頭上演戲曲、 彈詞、 木偶,以及 滾龍、 踏高蹺、 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人晚燈燦輝煌管弦齊作,城門大開,任由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芥菜飯
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 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 疥瘡?!度鸢部h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云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吃巧食
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扒墒场笔敲追郯?紅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 喜鵲搭橋之功,并望多給人間報喜。
三朝
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五月忌
農歷五月,多陰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爛,稻田亦易遭蟲害,認為五月諸事不吉,稱為“ 惡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辦法。
三月三
畬族的“ 三月三”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 烏米飯,村前村后都飄蕩著清香。烏米飯是用烏飯葉柴的葉子煮湯,然后用這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米撈起來以后放在容器里一蒸即可。
溫州居民,自古喜食海鮮。生食海鮮,是溫州人飲食的一個重要特點。遠古四五千年前,已有吃蛇蛤、喜生吃海鮮的記述。生食海鮮,最具特色的是吃江蟹、牡蠣肉,現仍是溫州的風味菜肴。生食江蟹,要活蟹,洗凈切碎,拌以糖醋、姜、椒即可供食。
炒粉干
在溫州地區, 炒粉干算是最常見的小吃,街頭小吃、排擋、餐館或是酒店都可以看到炒粉干的身影。
燈盞糕
溫州小吃 燈盞糕。據說,清光緒年間溫州有姓陳的兄弟二人,在市區東門陡門頭路亭制賣一種形似燈盞的點心,形似燈盞,獨具風味,一時名聲大振,便被稱為“燈盞糕”。
豬油糕
豬油糕是把一個糯米團,攤成薄薄的,放在豬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時就可以吃了,吃時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葉包著,豬油糕簡單而古樸。
雙炊糕
雙炊糕是瑞安的特產。雙炊糕的特點是:細、軟、韌、香、甜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將糯米與鐵砂一起炒制,這樣做成的雙炊糕才更香,之所以叫“白糖雙炊糕”,是因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經過兩番炊制而成。
長人餛飩
1930年前后,樂清人 陳立標經營餛飩,注重質量,餛飩皮薄,用堿得當,餡心新鮮,蓋料講究,有紫菜、蛋絲、肉松、酒浸蝦米等。所煮餛飩,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陳立標個子很高,人稱 長人餛飩。
矮人松糕
矮人松糕為溫州有名的特產,因創制人谷進芳矮小而得名。此糕選用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拌以腌漬了幾天的豬臀肥肉丁,并配以上等桂花和白糖拌勻,炊熟成板,切成方塊即可。
楠溪江麥餅
楠溪江麥餅,把面粉和好,里面放入梅菜,肥豬肉,包好,搟成薄薄的,放進爐中烤就可以了。和面、做陷、包的時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時間和火候都是十分講究的,正是這一步步的精工細作才會有松脆弱、噴香的美味麥餅。
魚丸
并不是一個丸子,而是珊瑚一般的,或者說像樹杈更合適。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店麻心 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名閑食”。
牛雜
牛雜是蒼南縣江南片區主要龍港一帶的小吃,歷史比較悠久,主要挑選牛屁股最有韌性肉切成丁放入鍋中加入十幾味香料包慢慢煮一天以上,以醬色為主,越煮越有嚼勁久煮不爛,乘熱加醋、辣椒粉,配上蔥,是溫州地區為數不多以酸辣為主的小吃。
清明餅
溫州民間,農村現仍保留農歷一年到頭都講“吃”的習慣。如二月二,吃芥菜飯;三月,吃 清明餅兒;清明節前,鄉村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做餅。清明草俗稱綿菜,清明季節,會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采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之糯米粉,餡以豬肉丁、筍絲、蒸熟而食。吃芥菜飯和清明餅都有清熱解毒之效。
溫州旅游景區集山、江、海、湖、島、泉之大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溫州擁有1個2處世界地質公園,3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5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個6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8處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6家全國工業旅游示范企業,1個旅游經濟強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5處國家級森林公園、9處省級森林公園,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處國家重點文保單位、50處省級文保單位、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村鎮),100家星級飯店、148家旅行社。
雁蕩山
位于樂清市東北,總面積450平方千米。 雁蕩山古負盛名,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主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 靈峰、靈巖、 大龍湫為全山風景中心。大龍湫瀑布高達190米,直瀉龍潭。2004年雁蕩山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初被命名為 世界地質公園。
雁蕩山始開發于南北朝,興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雁蕩有三絕:“大龍湫飛瀑,靈巖飛渡,靈峰夜景”。
楠溪江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位于永嘉縣境內,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楠溪江干流全長145千米,江流蜿蜒曲折,兩岸綠林蔥郁,呈典型河谷地貌景觀。風景區沿江分布,有臺灣 水青岡、銀杏、 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珍貴樹種。大若巖山麓江濱村寨風貌獨特,保存有宋代以來的亭臺樓閣、廟觀祠殿牌樓等古建筑。
南麂島
南麂島位于溫州以東海域,屬平陽縣管轄,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海島海域生態系自然保護區。由23個海島、14個暗礁、55個明礁組成,總面積20106公頃,海域面積19071公頃。
南麂島區內貝藻類豐富,是中國海域的重要貝藻類基因庫。有海洋貝類403種,約占全國貝類總數的20%;海洋藻類174種,約占全國藻類總數的20%。
江心嶼
江心嶼公園位于甌江中游,現有面積1070畝,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 謝靈運、李白、 杜甫、 孟浩然、韓愈、陸游、 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嘆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東西雙塔凌空,映襯江心寺,別具匠心。嶼中名勝古跡眾多,如宋文信國公祠、 浩然樓、 謝公亭、 澄鮮閣及博物館、 革命烈士紀念館、工人療養院均系省市級文保建筑。
濕地
溫州東部平原地區有眾多連片濕地。其中最著名的甌海三垟濕地民間稱“南仙垟”,比鄰市區中心,面積13.6平方千米,河道縱橫,星羅棋布,間有161個形態各異的泥洲。這片濕地自古盛產“ 甌柑”、“ 黃菱”和淡水魚蝦,又是各種候鳥、留鳥棲息覓食之處。
林景熙, 高則誠, 郭沔, 周去非, 周達觀, 徐照, 徐璣, 趙師秀, 翁卷, 玄覺, 王十朋, 葉適, 上官鼎, 王振鵬, 謝庭循, 任道遜, 趙士楨, 劉基, 項喬, 張璁, 黃公望, 陳傅良, 王瓚。
黃景行, 孫詒讓, 陳虬, 陳黻宸, 宋恕, 夏承燾, 蘇步青, 楊忠道, 夏鼐, 南懷瑾, 陳漢元, 鄭振鐸, 林斤瀾, 葉永烈, 曾聯松, 陳光振, 王季思, 戴家祥, 姜立夫, 阿袁(即 陳忠遠), 洪氏閭, 張肇騫, 張淑儀, 潘懷素, 趙超構, 葉芳, 陳光中, 戴金星, 施立明, 吳啟迪, 谷超豪, 馬星野,陳繼嚴, 朱子常, 唐湜, 謝俠遜, 琦君, 黃運特, 林海帆, 夏煊澤, 朱啟南, 黃豆豆, 葉蓓蕾, 諸宸, 曹眾, 周韻, 張翎, 楊煥明, 李慧珍, 陶慧敏, 毛戈平, 葉榮光, 周小菁, 陸善鎮, 戴麗麗, 林建海, 林之源, 謝作偉, 瞿佳, 葉志鎮, 滕錦光, 劉化章, 張嗣良, 戴黎明, 蔡亦鋼, 鐘順時, 林瑞光,蔣加倫, 伍獻文, 徐賢修, 項黼宸, 伍榮生, 項武忠, 陳式剛, 孫義燧, 孫大業, 李啟虎, 方國洪, 鄭曉靜, 姜伯駒, 王克明, 張超然, 金振民, 李邦河, 蕭政, 李大鵬, 葉公杼, 徐遐生, 徐筱杰, 陳均遠, 周瑞金, 施昌東, 曾成鋼, 蔡笑晚, 蔡天西, 蔡天武, 蔡天文,吳朝暉,吳方敏,陳智勇,黃賢登, 周禎, 潘富恩, 翁玉林, 伊犁, 姜嘉鏘,白雪, 董荷斌, 孔繁培, 池長庚, 吳滌清,劉迎宏, 張仁壽, 蔣川,黃立錫, 何新、 錢明鏘, 繆天榮, 繆天瑞, 李毓蒙,陳正祥, 陳孝曙, 陳志歲, 張鵬翼, 張俊森, 黃宗洛, 李銳夫, 殷體揚,殷為宏,陳克旻,殷作雷, 殷作超, 葉良中, 林劍丹, 張梓軒, 陳學冬, 方介堪, 章錦湘, 趙錦剛, 湯國琛, 湯敏中, 王碎奶, 何穗。